开学第一周虽忙碌得让人直呼“要疯掉”,每天手表显示步数都在一万多步,但这间小种子教室却有很多美好,让我忍不住想与大家一一分享。
关于我们的教室
新学期,我们的教室从“大”变“小”,虽空间紧凑,却处处透着温馨。本学期起,让孩子们自主承担教室卫生工作。开学初,我便制定了细致到每个孩子具体任务与操作规范的打扫流程,同时配套了清晰的评价与反馈机制。经过一周的聚焦指导,我手把手教每个值日生如何高效值日,如今每个孩子都成了极具责任心的“卫生小管家”。

更让人惊喜的是,孩子们不仅认真完成值日,还主动养成了日常维护教室卫生的习惯:离开座位时,会下意识把椅子轻轻插回桌下,让过道始终保持通畅;下课后,会迅速将桌面的课本、文具归位,不让物品杂乱堆放;放学时,更会顺手把椅子搬起来,既方便值日生清洁地面,也让教室收尾时格外整齐。每天看着这样一尘不染、井然有序的教室,内心满是欢喜——正如数学老师调侃的,“咱们教室的地板亮得能照出人影啦”。



千万别小瞧打扫教室这件事,它藏着不少教育智慧:能把一件小事做好,便掌握了成功的通用逻辑;更重要的是,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毕竟,他们终要成长为有担当的社会人。
关于阅读
二年级,我们正式开启桥梁书阅读之旅。如今,大部分孩子已养成每日阅读《红黄蓝》桥梁书的习惯,班里俨然刮起一阵“《红黄蓝》阅读风”。我根据每个孩子的阅读基础,为他们量身定制了阅读支持措施;还利用课下时间逐一进行阅读能力测评,对部分孩子的阅读书目做了个性化调整。
在阅读的浸润中,我们彼此“驯养”出独特的默契:每天早上,孩子们问完“老师好”,总会骄傲地补上一句“我昨晚又读了几本桥梁书呢”——这成了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问候方式。课下时光里,不少孩子也常常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我坚信,在阅读的路上,我们会走得更稳、更远,最终让阅读成为孩子们如呼吸般自然的日常。

关于课堂习惯
本学期,我们将重点聚焦课堂习惯的打磨。经过一年的成长,孩子们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课堂上,他们的眼睛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发言时敢于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专注度与参与度都令人欣喜。看着他们的进步,我这个“老母亲”般的老师,满心都是激动与骄傲。
九月伊始,我们再次踏上新的成长旅程。我始终坚信:相信种子的力量,也相信岁月的沉淀,我们的每一粒小种子未来都充满无限可能!
啰里啰嗦说了不少,却仍觉有说不完的惊喜与感慨。那就用这句话作结吧:“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们的小种子,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