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都会自发收集足量的信息,除了那些“拍脑袋”的人。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决策”的场景,如汇报,就需要提供各种维度、足量的信息,以便上级决策。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质量如何、价格多少、能用多久等,也是在为购买这一决策收集信息。而广告就是信息的服务,广告的价值就在于提供了信息。
中国本土营销咨询公司华与华有一个关于提供广告信息的理论,叫做“三个购买”,即“购买指南”“购买理由”“购买指令”。这三个购买,指的是提供产品信息的三个维度、三个层次,非常容易上手。可以说,掌握了“三个购买”,任何人都具备广告人的能力,下面逐一拆解说明。
购买指南,是产品信息的梳理。在广告文案写作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基础文案”,指的是拿到产品后,我们先不讲逻辑,不分条理,“一股脑”的把所有产品信息全都罗列上去。拿一颗篮球来举例,哪怕是一颗小小的篮球,也有多个信息维度。——篮球有品牌,是名牌,还是杂牌?有尺寸,是大球,还是小球?有材质,是皮质,或是革质?有价格,具体是多少钱?是否是明星同款?是否超级耐用?多久打气一次?等等。如果一个小型体育用品品牌,生产了多款篮球产品,从单一产品升级为产品线、产品品类,那么,哪一类、哪一款产品是最适用于你的消费者的?如果销售人员不在场,你能否将以上信息整理后,形成一本清晰的“购买指南”,以便顾客选择?——所谓购买指南,通常指的是产品信息的系统梳理。它是一切广告创作的基础,因为它要求广告创造者,首先要明晰关于产品的一切,“算无遗策”,并将全部信息“模块化”。
购买理由,是产品信息的提炼。在做好了以上的第一个步骤后,下面可以进入到购买理由的环节了。所谓购买理由,是在众多产品信息中,选择最具有穿透力的一点,并运用修辞手法,将其效果几何级放大。比如:飞鹤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西贝莜面村等等。在过往、当前、乃至未来的媒介环境中,购买理由通常是是广告创作的核心。市面上人们熟知的“广告大师”,都是提炼购买理由的大师。
做好购买理由的提炼,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完成。首先是梳理全部产品信息,并将产品信息,转化为多个利益。还说篮球。当我们完整的罗列了一颗篮球的全部信息后,我们就可以从顾客的视角,把本来是“生产端视角”的枯燥信息,转化为“消费者视角”下实实在在的购买利益。
如:请了NBA代言人,它就是明星同款;用了先进化学材料,它就超级耐用;采用了新型不漏气技术,它实现了打气一次用一年;这颗球尺寸很小,它会让你投篮更易命中;每一个产品信息,其实都能够指向一个具体的“顾客利益”。这时,我们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点,并运用修辞手法,将其效果放大。如选择“明星同款”,你可以说:60元,用上库里同款篮球;如选择“超级耐用”,你可以说,XX篮球,暴打10年不变形;如选择“采用不漏气技术”,你可以说,打气1次用1年。
实现提炼购买理由的基础,是清晰、完整的罗列产品信息,并将其转化为顾客利益,并选择、放大一点。而在现代品牌传播中,具体选择哪一个点利益,作为品牌传播的武器,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常,品牌选择的表达的“消费利益”是市场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如“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而这个“最大公约数”到底应该选哪个、是什么。则需要则需要深刻的市场洞察、丰富的消费体验、甚至广泛人生经历。出众的广告人,在这一点上都是天才和积累。
购买指令,是产品信息的升华。所谓“物极必反、有还于无”。以上购买指南、购买理由,是产品信息的两个维度。而在信息之上,最后存在的,即是“购买指令”。也就是不提供任何信息,而是下达行动要求。中国人最熟知的广告,就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全文没有任何信息,只有一个行动指令。我党的政治口号也多是如此,“打土豪,分田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生一个好”等等。在具体使用时,可结合媒介环境,将购买指令,视作广告信息服务提供过程中的“临门一脚”。
以上,购买指南、购买理由、购买指令,可作为广告入行人员的创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