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两面人”的指控显然是过于严厉了,更加公允的说法是,莱布尼茨和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伊拉斯谟一样,本质上都不是革命家而是调和论者,因为试图走中间道路,所以总是落得一个两面不是人的尴尬局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英国学者尼古拉斯·乔里的观点,在他看来,如果想要了解莱布尼茨的一生,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打垮他的祖国,也就是德国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开始于1618年,结束于1648年,它在政治上让德国四分五裂,在宗教上让天主教与新教的矛盾到达了顶点,死于这场战争的总人数达到了700万之众,给整个欧洲留下了巨大的创伤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战争结束的时候,莱布尼茨年仅两岁,但却对莱布尼茨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让他终身致力于全方位的“和平研究”:在政治上弥合纷争,在宗教上调解冲突,在哲学上实现综合。
我们曾经介绍过,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近代哲学重点攻击的一个目标,就是统治了中世纪哲学数百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但是莱布尼茨不同于笛卡尔、霍布斯这些人,他一向主张,即使是在糟粕之中也能扒拉出菁华。
所以,他做哲学的初衷不是为了摧毁亚里士多德主义,而是为了调和近代哲学的机械论宇宙观和亚里士多德式的目的论宇宙观,甚至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当中,他也能找到“为我所用”的菁华。
莱布尼茨的哲学有很多脑洞大开的主张,比如后面我将会重点介绍的“单子论”与“前定和谐说”,初听起来非常的古怪,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前因后果,就会发现,它们的界面虽然不够友善,但仍旧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