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将孩子与任务匹配起来
当孩子的执行技能与她他被要求完成的任务吻合,他将信心满满接受任务。但是遇到孩子感受不能胜任的任务呢?
做家长的难处是:要衡量退出活动的利与弊
一方面:我不希望孩子每次尝试做某事都倍感失败
另一方面:我不想拒绝孩子的成长机会,所有的活动,都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都可能是机会。
如何能够让孩子既参与又能感到胜任呢?孩子的自信与自尊感让他们勇敢的接受挑战。其中赞赏能够帮助孩子提升自尊,克服障碍也是孩子提升自尊的重要方式。孩子们测试自身技能的舞台越多,也就能在出现新障碍时更加自信。
父母养育孩子的艺术,包括能够以一定的准确度辨别哪些挑战恰好是孩子稍加努力时可以成功克服的。
家长可以怎样做呢:
1、 当我知道孩子的某项执行技能不足,密切关注孩子对分配的任务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响应。(言哥背课文有压力,接到任务表现心烦)
2、 当孩子在逃避某一项任务,考虑孩子无法完成这件任务的可能性。(他会一直念叨这项任务,心神不宁,玩一会愁一会,之前背诵的痛苦让他行动艰难,尽管如此,他依然会坚持面对)
3、 再接着想一想这项任务需要怎样的执行技能,并问自己,我的孩子是不是拥有这些技能?(他背诵涉及到情绪控制、着手做事、工作记忆、保持专注等执行能力,并且这几项都是孩子的弱项)
4、 思考在孩子所处的环境中,是否有些因素会让任务变得更艰难(他渴望达成目标,被认可,又希望有时间可以玩,学得轻松,班级学习环境给他增加了压力,也促成着手行动的动机)
5、 如果我的孩子有时候可以执行任务,但并非所有时候,也许只是意味着我已经找到了他执行技能的不足之处。(他和我一起背古诗顺利很多,因为我提供了一些背诵的抓手)
6、 如果孩子有时候能处理好任务,想想是什么使得他取得成功(他是主动的,主动联想,配合肢体语言,让学习游戏化。化解了情绪和着手启动的困难,游戏化的学习让他更好的记忆和专注)
7、 如果孩子似乎具备完成任务的执行技能,那么,会不会是孩子不相信他能成功?(会的,六个词汇背诵一个小时的言哥,因为害怕而落泪。他一边做任务一边否认自己,放松下来后,就好很多。)
当任务和环境与孩子的执行技能不是很匹配时,不管是哪些细节不匹配,孩子就将设法控制局面,如果无法控制,他要么逃离,要么退避。(如果看到孩子的类似的行为,可以推敲是不是任务和他的能力不匹配?怎样着重提升孩子的执行技能?)
这个梳理过程,让我理解学习中的背诵这类功课是孩子的痛点,需要更多的耐心陪伴他,并且在这些任务中去发展和锻炼自己,当孩子遇到挑战时,恰巧也有机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