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模块
经过第四模块课程的共读,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下面就自己的所读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感受。
《智慧教室中的音乐课》“数据应用”。确切的说是在一些我们认为不太好实现的学科上的融合应用。陈蕾老师给我们列举了音乐课上的两个成功案例。特别是周老师课堂上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不仅能够展现小组成员的合作力、创造力,而且也是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拓展、应用的过程。我认为我的课堂上也可以进行这种尝试。
《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延时反馈”,有前测与后测的应用,在两次反馈之间,穿插一整段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探究,是对学生自己学会的一种等待。与延时反馈相比,现在的人们更喜欢即时反馈,因为在行动后,能很快得到响应,让我们内心充满安全感和舒适感。虽然即时反馈也是很好的,但我们也要教会孩子拥抱这个延时反馈的现实世界。而最简单有用的办法,就是转换目标,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
《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但需要老师在旁进行指导。首先能倾听别人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同学们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加以仔细辨别他人观点,这样就没办法进行有效对话。其次学生在表达时是需要有思考的,能够有效地组织语言才能表达清楚,才能与他人的观点进行碰撞。
《数据与教学决策》决策都应该以学生真实的学习为出发点,促进学生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看见许多新的学习数据,但这些数据背后代表着怎样的想法,而我们又该怎样去激发这些思考的提升?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仔细推敲的。精准教学即是引导我们在教学中利用精准的数据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决策,首先得有数据,所以反馈器的应用很有必要,其次是教师分析并决策。
《以差异化教学打造好课堂》差异化教学,个性化设计,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落实的难度不言而喻。这节共读让我们感受到通过技术手段,给每个学生推送不同的问题,吸引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得到更合适自己的学习内容。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差异化教学更加容易实施,然而事实更有效的差异化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经验的积累,这是教师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教之路漫漫,学亦无终止。理论的学习,充盈了我的思想。但我并不满足,我将继续讲丰富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课堂的实践中去,实现理论价值的最大化,进一步促进课堂的学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