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原文解读】
拉开战斗序幕之前,就要"庙算"周密。"庙算"就是统战部高瞻远瞩地进行筹划、分析,充分估量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利。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缺少,就难以取胜,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无条件呢?这些就是判断胜负的依据。
【三国演义故事评述】
曹操与袁绍之战,战前曹操的谋士们对双方进行了充分的战略分析。尤其是郭嘉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对比。
郭嘉提出,刘邦与项羽争霸,项羽虽然实力较强,但是刘邦以智取胜,打败项羽。逐一列举袁绍与曹操的十败十胜:
一、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袁绍重视繁文缛节,讲究形式;而曹操出于自然,毫无做作,顺其自然,不受陈旧俗约束,“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可见在与人打交道上操胜过绍。
二、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袁绍据淮南窃有玉玺称帝,开同叛国;而曹操执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在名义上胜过前者。
三、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自从桓帝,灵帝以来,政令、法令松驰,袁绍用松驰来补救松驰。因此,缺乏法制,政令不通。曹操用严厉来纠正松驰,使得大小官员都知道遵守法纪,这是在管理上胜过袁绍。
四、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外表宽厚文雅,而内心猜忌刻溥,好起疑心,只信任亲戚子弟,性格刚愎自用,难于采纳别人的意见。而曹操的性格特征却均于他相反,外表平易近人,而内心机敏善察,用人不疑,不分远近亲疏,这是在气度用人上胜过袁绍。
五、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袁绍计谋多,而决断少,外表勇猛,而内心怯弱,把握不住机遇。而曹操则果断明决,制定策略就立即执行,通权达变,可应付无穷的时势变化,谋略上胜袁绍。
六、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袁绍以沽名钓誉,那些华而不实的士大夫都去投奔他。而曹操至诚待人,不虚情假义。在品德上胜过袁绍。
七、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绍看到别人饥寒交迫,怜悯之情便在面色上表现出来,但对没有看到的,就考虑不周。曹操则对眼前的小事常常忽略不管,但对于大事,涉及到全国、全局的事所施恩赐却往往使人感到意外。对于看不到的事,也考虑的十分周到,仁义上胜过袁绍。
八、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袁绍手下的大臣争权夺利,互进谗言,混洧视听。而曹操管理手下有方,谗言诬陷行不通,这是在理智上胜过袁绍。
九、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袁绍做事是非分辩不清,奖罚不明。而曹操奖赏分明,对正直、有功的人礼敬,对犯罪、邪恶的人以法律制裁,这是在法治上胜过袁绍。
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袁绍用兵喜好虚张声势,不合兵法;而曹操以寡击众,用兵如神。在用兵上操胜于绍。
对照《孙子兵法》,这十败十胜的核心就是“五事七计”(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由此可见孙子兵法对战争规律的认识是非常具有启迪价值的。套用现在人的思路,这也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