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不做作业的学生
我班里有一名学生,每天下午回家布置的作业都不做。我开始给家长打电话,家长说“好吧,我睡前问问。”家长说一问都说做完了,第二天我来一检查,一个字没动。 后来再打电话,家长就不耐烦了。这招没用,家长只顾做家务不管孩子。 我又买了一个软尺,我说完不成就打手心,可是一周下来第二天检查照旧,他根本不在乎打手心,我也怕家长说我体罚,就又调整方案。
我说那第二天来利用课间补前一天下午的作业吧,他倒是课间一有空就争分夺秒的补作业,可是和我搭班的老师经常拖堂,课间基本没有时间,所以他还是补不完。 后来我又想了一个办法,惩罚他上课的时候蹲着,不许他坐着,蹲着肯定不舒服,他应该就能完成了吧,结果也不管用。 再后来我又说完不成让他扫厕所,结果每天早上来,不用我看他作业就自己去扫厕所了,这种办法还是不行。 后来我又说那放学不许他回家,我陪着他,我每天放学陪他一个小时,他作业倒是补完了,但是他家长说还要干活不接他,我又担心出事。此法行不通。 我还想到了让班里别的孩子孤立他的办法,不和他玩,结果他找别的班孩子玩去了。此方案也没用。 智慧的条友们,你们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让我这个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
分析:
1. 只是基于对行为的逼迫和惩罚的教育是无效的,或者说是不会真正有效和长期有效的,因为没有解决内在动力问题。人必须要有积极的感觉比如:师生情谊、责任感、效能感、胜任感、掌控感、充实感、羞耻感等等,才会主动去做该做的事情并坚持下去。
2. 只是一味聚焦于学生没有主动完成作业的局面,而没有看到过程中学生也有补做(在学校里)的积极现象,忽视这样的正面因素,就不容易找到引发学生改变的突破口。
3. 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连续采取负性的措施只会进一步破坏师生关系,导致学生渐行渐远而不是最终自愿改善。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不能放在破坏师生关系上,最好放在倾听学生心情,给予赋能引导上。
4. 以倾听和引导的方式积极影响学生无疑是需要时间的,愿意负责任的老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实际上原来的做法其实也不省事,最终还是白费功夫。
具体倾听与引导建议:
1. 发现学生没有做作业,先是要了解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和经历,而不是立马采取行动逼迫或督促完成作业。
比如:“**,老师没有拿到你做的作业,老师很好奇,是什么情况让你没有完成作业?...(如果学生不说或不知从何说起,就具体地探询)当你在家想到作业时是什么感觉?...在做作业上你是否有过比较好的感觉?那时是怎样的情况?......”
2. 发现学生值得肯定的方面,作为切入口加以正向引导。
比如:“你在课间的时候争分夺秒地补做了,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表现。你是怎么做到这么积极和负责任的?......说穿了,你是可以坚持在课间也不补做的,老师目前也拿你没办法,但是你还是选择在课间补做了,这是老师既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疑惑的地方。能跟老师说说你对于补作业是怎么想的?你给自己补做的理由是什么?......”
3. 即便采取了无关的惩罚措施,只要学生有积极的表现,也是可以作为切入口去正向引导的。
比如:“老师罚你去打扫厕所,虽然打扫厕所本身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但毕竟是作为惩罚措施让你去做的。但是你还是愿意去做,这让老师很钦佩,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在家完成作业,和到学校来打扫厕所,哪个能给你更好的感觉?...如果你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还愿意来打扫厕所服务大家,这是更好的状况。能跟老师说说,老师要怎么做才会让你在做家庭作业上有更好的感觉和意愿?......”
4. 正向挖掘孩子在家里做家庭作业上有过的正面体验,作为切入口进行发展性引导。
比如:“我敢肯定,你不是一开始就不做家庭作业的,以前肯定也是做了家庭作业的,是不是?......以前当你完成了家庭作业,而且质量还很不错的时候,你看着自己的作业,是什么心情?......你是否还想让自己继续体验和积累这样积极和美好的感觉?......如果一段时间的努力下来,你能自愿地完成家庭作业,你让自己积累了更多积极美好的感觉,你发现你是怎么做到的?......如果请你去帮助其他在家庭作业上有没做现象的同学,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来鼓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