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静真的很难。青年时,经常思索人生,都是空想,但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总是牵引着我们不断去思考。虽然说是思考,随着年龄的增加,回顾过去,你会觉得那时候想的大部分都是没有必要的,但没有那时候的思考,没有上下求索的青年,又何来如今稍微成熟的反思。事物总是有一个过程。青年时曾经很迷惘或者痛苦的问题,再回首,发现似乎都不值得一提,然当时却宛如天崩地塌一样。如今,年龄稍长的时候,生活更加繁琐,困难也非往日可比,有些甚至不是你个人的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太在意自己的感觉,太在意得失,但时间会给这一切最好的解释,或者豁达,或者明智,这其实都来源于你的痛苦。有人将痛苦熬成了智慧,有人被痛苦熬去了精神。
2、我们常说,吾心安处是故乡,心不静,则身不能定。常常身在此而意在彼。最可怕的就是这种状态,仿佛浮萍一般,没有根,四处飘摇。要时常给自己出世的精神空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田园,在那里你的心能得到栖息。离开了农村的孩子,在城里又无法找到故乡,这不仅仅是离开了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村庄,而是失去了孩童时的那种感觉,物是人非,光景也不再如昨日。所以说,我们留念的不一定是某一个地方,而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块精神家园。所以,要努力建设自己的精神,不要让它流离失所。
3、懂得事情多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也看到了别人的不足。要是总是盯着这些不足,人就会很偏激,我们因为知道的更多,反而增加更多的烦恼。要有知人的明,更要有出离于这个明的智。要带着慈悲心去看待这一切。人生烦恼识字始,有时候知识反而是我们的负担,你不知道的时候,反而能逍遥自在,你知道了,一但有所违背你的认知,就会产生尖锐的对立,就有了分别心,其实孰好孰坏,或许本没有定论。为什么说,人要糊糊涂涂的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不是和稀泥,装糊涂,而是更高的生活观。你的静不能被外界打破,是因为他人是他人,于你本来丝毫不有影响,能直接作用到你身上的他人行为,生活中其实不多。要带着这种态度去生活,你在闹市里也能心静。所谓安贫乐道,是因为你乐道、悟道、坚定了道,你才能安贫。这个贫,不一定就是生活物质状态的贫,有时更多的是对人对事的看法,是别人对你的看法,是你一个人坚持的那些,在别人来看的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