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南下荆州失利后,一战而定天下的理想就此破灭。南下之路受阻,曹操在修整的同时亦将目光转向了关中之地。
参《三国志·袁绍传》有云,“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虽然曹操迎奉献帝于许昌后,曾以天子之名收复关中,然则关中之地却只是名义上表示臣服,曹操并未实际掌控关中。
又《三国志·钟繇传》所载,“建安四年(199),曹操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
曹操采纳卫觊之方案,通过招抚,渐渐削弱关中诸侯实力。由后来的潼关、渭南之战推测,钟繇虽为司隶校尉,以督关中诸军,然其治所绝对不在长安。
双方应是以潼关为界,曹操的势力在潼关以东,而关中诸侯则在潼关以西。
十年间,曹操数次招抚关中诸军,却是始终无力西顾。马超、韩遂等人亦是听调不听宣,处于半独立状态……
建安七年(202),曹操任马超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以讨郭援、高干。后拜马超为徐州刺史,超不赴任,曹操进而转拜马超为谏议大夫。至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再次征辟马超,超依旧不赴任。
曹操则转征马腾入朝为官,任职卫尉;其弟马休、马铁亦封奉车都尉、骑都尉。同时,封马超为偏将军、都亭侯,统领马腾部队,留守凉州,以安其心。
赤壁之战后,曹操暂无它顾,故而并未采纳卫觊建议,缓缓图之。
据《三国志·卫觊传》引注《魏书》载,“建安十六年(211)三月,司隶校尉钟繇求以三千兵入关,外讬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并使夏侯渊等出河东与繇会……
即曹操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讨伐张鲁为由,却旨在谋划夺取关中主权。
马超一身狂傲之气,面对曹操之举措,又岂会选择受制于人……
参《武帝纪》云,“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又《张既传》裴注《魏略》载曰,“马超等结反谋,举约为都督。及约还,超谓约曰:「前锺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此时此刻,马超等人欲胁关、凉而自立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马超等人起兵于建安十六年(211)三月,而马腾及其三族被诛,却是在建安十七年(212)五月。
故实则是马超起兵在先,而导致其父马腾被诛。换言之,马超起兵并非为父报仇。正史并无黄奎此人,以及与马腾合谋诛曹之说。正相反,曹操对待马氏一族十分优厚。且马腾与其子马休、马铁早在建安十三年(208)便已入朝任职。
而非是建安十五年(210),曹操意图谋害马腾,而将其征调入朝,此皆是小说之言。
关于马超勇武之印象,多来自《三国演义》中曹操「割须弃袍」之描写。然从潼关之战、至渭南之战,正史中并无曹操割须弃袍之任何记载。
又《马超传》载曰,「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以此推之,马超的武力值,在三国武将中,亦是顶流行列。
然则陈志又云,「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
参考文中描述,好似马超只是虚有其表。但马超「不敢动」的背后,或许有着诸多外在因素,不可就此推断马超不敌许褚。不过,至少马超武力值应不会高于许褚。
又《山阳公载记》载,‘初,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不过韩遂并未采纳,曹操闻之却云,「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由此推之,马超之策略应是直击曹操要害。
此或许即是马超不顾家族生死,执意起兵之底气。毕竟如果马超稳操胜券,则可确保家族无虞。
然则关西诸侯毕竟不是马超一家之言,参《武帝纪》所载,曹操以离间之计,使韩、马相疑,被击破后,两人均逃往凉州。自建安十六年(211)三月,关中诸军反叛,至九月渭南之战后马超请和,前后不到半年光景。
故马超之败,并非因韩遂暗投曹操所致。
而马超虽勇,却是被小说中的「尊刘裔曹」思想过度渲染,进而失去了本来色彩。
依《魏书》所载,“兵始进而关右大叛,太祖自亲征,仅乃平之,死者万计。太祖悔不从觊议……”
但事实上,收复关中势在必行,关中不仅连通凉州,可货通西域。随着南下荆州的失利,更是西进蜀川的必经之路。曹操不过是心疼「死者万计」而已。
即使曹操真有悔意,亦是后悔以讨伐张鲁,作为借口。
据《先主传》载,“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刘璋遥闻曹公将遣锺繇等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
故曹操此举,可谓间接资敌,使得刘备因此顺利进入西川,如何不悔!或者说,是马超的自负,拖延了曹操进入关中的步伐,更为刘备入蜀提供了机遇……
小说中张鲁派马超攻打葭萌关、张飞大战马超,以及诸葛亮计收马超,皆不见于史。
《典略》中载,“只因马超向张鲁求兵,北取凉州无果,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马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密书请降,而转奔往蜀。”
即马超是主动向刘备投诚。同时,马超的投诚亦加速了刘璋的出降。
《马超传》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典略》亦曰,“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
故未有李恢谏刘璋之故事,是马超的兵临城下,成为刘璋投降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于后来的汉中之战,马超更是以其素有威望,于西凉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为刘备夺取汉中提供巨大帮助。
换言之,刘备在占据益州、抢占汉中之过程中,无论直接、间接,马超皆是功不可没。
且刘备虽然占据益州,实现了隆中之语,但却存在一个天然缺陷……
孙刘联盟在荆州问题上有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而刘备仅靠益州一地,三足鼎立亦难以持久。故刘备尚需占据关、凉以稳固三国鼎立之格局,而马超正是刘备能否兵进凉州之关键。
如此以后世观之,马超亦可谓刘备命中之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