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

    理论上讲,我们只要处于社会群体中,就会不可避免地和别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比如和老婆吵架、和同事争吵,甚至和孩子也会针锋相对。产生冲突并不可怕,问题在于很多时候我们不了解冲突的解决办法,仿佛除了愤怒,无能为力。毫无疑问,冲突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严重的后果,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用冲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呢?

      其实,冲突本质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当我们觉察到别人侵占了自己的边界,就会以战斗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并伴随愤怒情绪的产生。从生存的角度来看,这一切似乎都没有问题,只不过从解决问题的效果来看,往往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避免冲突呢?

        心理学有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叫作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这是指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特质,把失败归因于情境;而观察者则会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特质。举个例子,你和朋友去参加一个饭局,如果是你迟到了,你就会倾向于归因情境来为自己开脱,比如堵车、临时有要紧事要处理;如果是朋友迟到了,你就会倾向于归因个人特质,比如朋友人品不好、他没有时间观念。

      正是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两个人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总有苦衷,而对方有问题。就好像夫妻两人吵架的时候,妻子常常这样抱怨丈夫“你从来都是这么懒”“你从来都是这个态度”。她们倾向于夸大事实,把一次小冲突上升到对方屡教不改的态度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情绪 ABC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站在客观的视角重新看待事情本身,并以此来平复情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