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顶级,是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后创造的,那时,天上的星座将和金字塔等神奇建筑一一对应。
地球现在处于喜马拉雅金字塔文明时期。喜马拉雅的冈仁波齐,就是一个大的金字塔,它被雪山覆盖着。冈仁波齐也叫“须弥山”,众神所在之地,也是我们说的慈悲和智慧在人间的一个善巧方便的坛城。它来自虚空,就象一个接收器,从高时空接收讯息,它是这期人类文明的WIFI。
—— 源淼
གངས་རིན་པོ་ཆེ་冈仁波齐
神山冈仁波齐与神湖玛旁雍措相连
(图源@西藏人文地理编辑部)
冈仁波齐 海拔6656米
金字塔式的峰顶 四面对称
身披终年不化的白雪
周围环绕的小山
如莲花宝座一般簇拥着主峰
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
连通天界的须弥峰
是藏传佛教胜乐金刚的住所
是印度教湿婆的居所
是耆那教祖师得道之处
是苯教的发源地
也是亚洲水塔
四大河的发源地
冈仁波齐(Kangrinboqe)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冈”是雪山的意思,仁波齐是转世者的意思,可理解为珍宝。世界四大宗教都将之视为自己的神山而加以崇拜。由于它的圣洁和神圣性,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的信徒和普罗大众前往朝圣,期望获得身心的洗涤与净化。
冈仁波齐被誉为亚洲的水塔。从冈仁波齐东边流出的马泉河是西藏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南边的孔雀河是印度教圣河恒河的源头之一; 西边的象泉河,是阿里地区象雄和古格文明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印度河的源头之一; 北边的狮泉河则是印度河的正源,滋养了印度河文明,也是巴基斯坦最主要的河流。
佛教认为冈仁波齐是由金、银、琉璃和玻璃四宝构成,由七金山七香海及十二部洲所围成的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按密义讲,它象征着本尊胜乐和佛母金刚亥母。
印度教称呼冈仁波齐为“kailash”,意思是水晶,代指湿婆的天堂。印度文献《往世书》中认为,印度教的财神阎婆罗所统治的国度就在此山,冈仁波齐周围的几座山峰就是财神的宝库。
耆那教也视冈仁波齐为该教创始人获得解脱的地方。他们认为在如此神圣的灵山上修炼,将得到神灵的佑助,必成正果。至今在冈仁波齐留下来的无数个洞迹就是例证。
苯教认为外形与水晶石相似的冈仁波齐,就像十字形金刚杵,它下伸到龙界,其山峰直刺神界之域,是贯通宇宙三界的神山。
喜乐学子转山分享
在这条转山路上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神圣与虔诚。想起源淼老师的话: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这一生就是来朝圣的。
磕长头的朝圣者们,他们不管男女,双手合十,双膝跪地,额头触地,五体投地,如此循环往复,一点一点的往前挪动,用身体丈量脚下的大地。不慌不忙,平静又笃定。一身泥土,一身汗水,灰头土脸,义无反顾。不管有没有冰雪泥水,不管有没有大石挡道,不管什么样的路面,都毫无顾虑的全身匍匐在地,让我感动泪然。耳畔的风声似乎在轻声吟唱:“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朝圣,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今生与你再相逢。”
沿着转经道这条神奇的山路,它带我走进了人间的天堂。被誉为至高无上的雪山之王、众神之所的须弥山,近距离地呈现在我的眼前。站在山脚下仰望着他,感受着他的神威,阳光照在山顶上与白雪呼应散发出一种迷人的光芒,此时我的心既安静又沉醉。
黑色山岩刚毅厚重,在风起云涌间沉默千年。季节轮回的白雪从顶峰倾斜而下填满岁月的沟壑,黑与白交织成一幅永恒又流动的画壁。峰壁陡峭,山尖如剑直插云天,不严自威。跟其他的雪山相比不仅多了几分神秘更是多了几分威风凛凛的王气。
这里有一种召唤的力量,有一种神圣的光明。
在他面前我泪流满面,无言恸哭,甘愿匍匐在地俯首称臣。
——莲宝 河北邯郸
转山第二天凌晨4点半,零下5、6度,顶着满天繁星、清晰壮观的银河,亮着头灯,大家在夜色中小心翼翼避着滑冰暗流摸索着前行。身后不少藏人也开始出拔,星星点点的头灯电筒汇成流动的光,甚是好看。一步一步走了近3个小时,天渐渐亮了。霞光染上了白雪皑皑的岗仁波齐,玫瑰红,闪着金光,越来越艳,光彩绚丽。好美!大家停驻下来,用眼用心捕捉着这一瞬间的永恒......
转过身,路开始变陡,近50、60度的坡度,地上堆满了厚厚的积雪。海拔慢慢升高,脚一深一浅地没几步就得停下大口喘气。又冷又饿,平时香甜丝滑的巧克力此时硬似坚石,味如嚼蜡,用狠劲啃了几块,缓了缓后继续爬。最高点眼看不远了,可上行几步后发现更高的还在后面,一次又一次,一点一点地打磨着我的意志。忍忍,再忍忍,头有些发麻......
快10点时终于爬上了卓玛拉垭口,心里松缓了口气。5600米的垭口很冷,转山人们都静静地祈祷着,只听见耳边呼啸的山风拍打着经幡。稍作停留,撒了荣达后就开始下山。又是极险的坡,不亚于来时的路,垫着大大小小的碎石,避着暗冰,我们一点点往下挪。挪了2小时,来到山脚,终于见到一片开阔的平地。身旁一拨拨的藏人以行军似的步伐刷刷地超过了我们,会面时互道一声“扎西德勒”,率真的笑容灿烂温暖。
走着走着,弯一道道地拐着,慢慢地疲倦感又升了起来,我突然惨叫一声,许是水泡磨破了,一阵钻心的痛。背后突然响起清脆的声音:“我帮你背包。”恻过头,一位长得还算白皙的藏族女孩,向我伸出手来。“哦,谢谢了,我自己可以的。”还是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女孩陪着我走了起来,边走边聊,19岁的她从昌都过来的,准备转13圈,一天一圈。我们走了好久,她时不时搀扶我,时不时帮我捡风吹跑的帽子,脸上总挂着简单的笑容,眼神那么清澈,毫不设防的亲近,好像我们是熟知已久的朋友......
走得慢的我怕耽误了她的时间,在她姐姐跟上来后再三劝说让她们先走了。望着她们渐渐远去的身影,慢慢溶入广袤白净的天边,心里的温暖一点一点地扩展。我看到了我们的差距。贴着城里人标签的我,在30多年的教导下,学会了虚情的伪装、防御、争逐,以为这是世界该有的再正确不过的模样。却不知怎的有一天来到了一方净土,这儿的人们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自然,由心而生,毫无掩饰,对万事万物全然的信任。让我不敢相信,这世间居然还有这样一种存在,如此的清澈,如此的本真,人和人之间可以如此简单、如此亲近。天堂、极乐世界,也不过如此。
我看着在飞速旋转的世界里丢失了太多原初本性的满是缺陷的自己,走在这片纯净无暇的天堂里,内心的羞愧和身处无限美好的冲击,让我的心一阵抽搐,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身旁的藏人一个个都停了下来,一声声“你还好么?”“把包给我”让我的双眼更加朦胧。
恍惚中感觉神山就在身旁,坚毅、雄壮,却又包容、慈悲,带着浑厚的爱,守护着四方,他的爱如此博大,毫无分别心,笼罩着一切万物。女孩们和这方土地的人们就像是神山的化身,静静承载传导着神山灵魂的爱和善。我的心开始打开了、颤动了,再也把持不住,失声痛哭,泪水汹涌。就像与母亲失散已久的孩子,在历经艰辛后突然找回了母亲极致的爱,百般呵护,万般宠溺,如此无法承受的美好,叫我怎能不痛哭!
望着脚下的土地,每一眼看到的都是一个个的同心圆,万物是如此紧密而又和谐地关联着。望着近在咫尺的悬崖,心里再没了恐惧,只有造物的美好。深渊下的潺潺雪水、高空飞舞的经幡,无处不显化着世界的完美和爱......
正出神地走着,悬崖边一藏族女人叫住了我,她身后是两三个一尺见深的坑,另几个女人正从坑里掏东西抛进嘴里。女人望着我微笑,见我一脸疑惑,转身捡了几块递给我,是红褐色的土块。不会说汉语的她做着往嘴里抛的动作。要吃?犹豫了两秒,选了块放进嘴,细腻,还有点甜。女人的笑容更灿烂了,给我比祈祷式的手势。哦,可以许愿?难道这是传说中的仙人洞?便双手合十,望着山谷里清澈的雪水,默默地许下一直以来内心深处的愿望:愿世界更美好,人们更快乐,而我也能为这份美好和快乐贡献自己的价值。
旁边经过的藏族朋友笑着招呼我一起走,于是,起身,继续向前。走着走着,天地宽了,心打开了,一切的所遇发生都是完美,没有了障碍......
——叶萍 广东广州
疫情期间在一个特别的因缘下,我期盼已久的转山冈仁波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行前准备很简单,但信念非常笃定,我要为众生祈福,愿众生早日走上离苦得乐解脱之道。无论艰难困苦都要克服(死都愿意),一定要完成转山。当然,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譬如:高反、体力等是不是能够支持我完成转山,心里还是有担心的,就在临行前,一个声音告诉我:“嗡嘛呢呗美吽”!我心踏实了。
直飞拉萨,傍晚落地入住酒店我就进入了严重的高反,头晕目眩,全身无力,浑身发冷发抖,一天一宿时间除了吸氧、吃药、躺平,吃不下任何食物。“嗡嘛呢呗美吽”的背景音,帮助我一次又一次从身心不适中平复下来。
我是用三天时间完成了转山冈仁波齐。睡得最踏实的一晚就是在冈仁波齐山脚下的补给站,躺在床上,隔着窗户冈仁波齐就在面前。垭口海拔5700米左右,山路上都是碎石和小溪流,每登一步都是对体能的挑战和对内心的考验,“嗡嘛呢呗美吽”的音落在我前行的每一个脚印上,支持着我鼓励着我。转山途中遇见了不同年龄段的藏民,他们的淳朴、善良、轻盈和扎西德勒的问候,让我的心暖暖的,充满欢喜,越来越有力量。下山的路很漫长,总是在我以为我到啦,转过去山路在脚下又绵延开来,不过,沿途的辽阔壮美,让我没有一丝疲惫的感觉。转山三天是我身口意超级清净的一段时光,也是离神最近的日子,我被疗愈和净化了。生命中最最难忘的记忆,也希望精神变物质地利益众生。
——妙愿,辽宁锦州
自从看了电影《冈仁波齐》,就对雪域佛国和神山充满了向往。机缘巧合,从2021年开始,我就去冈仁波齐转山了两次。
两天的转山之旅,第一天相对轻松,一路看见白云和蓝天,翱翔的雄鹰,奔驰的骏马,朝圣的藏民,积雪的山峰,舞动的经幡,无数的玛尼堆……
看到磕长头的藏民,彼此微笑着道一声“扎西德勒”,感受到他们的虔诚和敬畏心。于是我们也找了一片空地,对着冈仁波齐峰连续做了三遍荒漠甘泉,有一种瞬间被净化的感觉。
第二天赶早出发,当我们经过很长一段路,翻过一个山口时,发现还有一个还要高的山在前方远远等着你,这种感觉重复了好几个轮回。这时发现沿途磕长头的藏民,仍然没有丝毫的畏惧和迟疑,口中持诵着经咒,三步一大拜。“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今生与你来相逢”。我静静看着他们,连接他们虔诚的能量,不禁热泪盈眶,心里默默的为他们祝福。
不知道我们翻了多少个山头后,仍然发现还有更远的路更高的山在前方等着你。这种漫无尽头的感觉着实让人内心有些崩溃。转山途中真正的挑战要是翻越“卓玛拉山口”,海拔5600左右,听说有不少人在此献出生命。此时,我高反严重,极度缺氧,每走几步,都要停下来呼吸、调整状态,或者是喝葡萄糖水补充能量。这时看见磕长头的藏民,即便是头朝着下面依然是三步一拜,丝毫不顾道路的崎岖和地面的雪水。
磕长头的人为什么如此虔诚?
此生为何而来?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转神山的意义?
我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山雪美景中,在孤独的行走状态下转山,各种念头此起彼伏。我想转山是对自己的救赎和对心灵的净化,我相信每个人此生都在朝圣的路上,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独一无二的神山。
——五行张,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