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最近发展区”

      昨天单位工会拍摄瑜伽兴趣小组宣传片,我有幸去打了一回小小的酱油。

      整个拍摄时间不算长,但为了镜头效果硬凹造型,对体力是一种极大的消耗。拍完两天时间,我浑身酸痛,一点不想动弹也无法思考。想起这周四晚上的练习,我的内心是排斥的。显然,这次拍摄超出了我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作为一个瑜伽初学者,我的现有水平是能完成一些基本动作,调整呼吸,我可能的发展水平是解锁一些更高难度动作,而这之间的,就是我的最近发展区。

      从最近发展区概念出发,可以引申出三个区:舒适区、挑战区和恐慌区。舒适区即现有发展区,代表了我们现有的能力,在这个区域会让人觉得得心应手。挑战区即最近发展区,通过合适的挑战和引导,能实现区域的逐步提升。如果期望过高,一旦超出挑战区,就会进入恐慌区,对个人能力产生怀疑和恐慌,最终导致无法面对挫折。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要想对儿童的发展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走出舒适区,进入挑战区,却又不陷入恐慌区需要我们不断调整,不断努力。

      首先,要保持对舒适区的警醒。舒适区顾名思义,肯定是无比舒适的,在这个阶段,不必承受失败带来的痛苦和压力,经验主义让我们如鱼得水。我可以轻轻松松地完成一些熟练的瑜伽动作,感受瑜伽带来的快乐。但是如果一直停留在这个区域,技能无法得到锻炼和提升,过分熟练也会降低瑜伽本身的趣味性。

      其次,是找准自己的“挑战区”。挑战区就是我们的最近发展区,它一定是基于个体,也就是自己和自己的横向比较。如果你现在能跑一百米,那你的最近发展区也许是一百五十米,或者两百米,而绝不可能是马拉松。就算你的朋友、邻居、同事都在跑马拉松,也不表示你就该跟他们一样去跑马拉松,你能比的,只有昨天的自己。

      最后,不要陷入“恐慌区”。在最近发展区的提升,步子要稳,期望要低。最近发展区不是一步就能跨越的,要了解现有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合适引导,增加挑战,从最近发展区的下限,慢慢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上限。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需要耐心、毅力和恒心。

      适当的难度是为了调动积极性,而如果难度带来的是挫败感,那就已经违背初衷。一旦步子跨太大,比如像我硬凹动作,超出本身,可能就得不偿失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