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5周的星期四。
吴非说,不建议称呼学生为孩子,因为当我们称呼其为孩子的时候,想到的更多的是爱;当我们称呼其为学生的时候,想到的更多是责任。
读完读《致青年教师》,书中讲到,教师的工作时培养人、培养公民,无论如何,不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自己的孩子”。学生和教师一旦突破师生界限,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很大的损失。
一度和学生的关系比较淡,因为“距离产生美”。想起教综书上讲到师生关系的三种类型: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仔细琢磨,这样的分类有些宽泛,不够精细化。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为主,略带强制。也许是自己所教年级时是小学一年级的缘故,总有学生会不自觉地无视制度,违反纪律。没有强有力的管理制度,恐怕无法保证师生之间关系的民主的实现。
进一步说,民主型是理想化的师生关系。因为学生年龄太小,与人交往没有清晰的界限感,容易对师生关系有错误的解读,认为老师不凶,所以我不怕你。于是,似乎不发脾气的教师反倒成了教师群体记得“边缘人”。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深知教师威信之重要,为了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时常与学生斗智斗勇、杀鸡儆猴,乐此不疲。不想多加评论,只是心底里觉得这么做不合适。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也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更是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
所以,优秀的老师必定会是个优秀的管理者,深谙管理之道,具备相当的人文素养与人文关怀。
优秀的教师也应当是优秀的领路人。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用自己的学识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课堂上我们是师生关系,课余时间则是朋友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曾深以为然。如今已琢磨,发现了漏洞所在,学生太小,完全把学生当作朋友未必是好事。我宁可保守一些,工作生活,课堂内外,都是单纯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保持距离,也是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学生与老师走得太近,会是一种灾难。
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找到工作的意义,在正常适当的师生关系下,教好书育好人。切记,师生之间,需要一定的距离。
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