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四)
有时候,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抱怨,总是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或者是采取说教式的方法去处理,殊不知忘了学生的感受。书中这样说:“当孩子回到家,不停地抱怨他的朋友、老师,或者生活时,最好顺着他的语气回应他,而不是先试图查明事件的真相。”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是沟通的第一步,我们要像镜子一样,映射孩子的情感。比如孩子考试考砸了,我们大人正常会说:“没事,下次细心一点。”这句话看上去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但孩子的心情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为什么呢?这时我们不妨换一个说法:“你没有考到想要的成绩是不是感到很失望呢?”这样的说法表明我们正在耐心聆听,感受孩子的心情,从而说出表示理解的话,而不是让孩子被动接受我们的建议,孩子会发现他们的情绪是正常的,从而得到深深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