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近在慢慢尝试带动老公改变紧张的生活状态,回归生活的本质。
现在看初见成效。
我们俩三餐已经开始调整了,高油、高脂的饭菜逐渐远离,替换成为少油、无油、无调料的方式,餐桌上更多蔬菜种类出现了,我们吃的放心,也吃的开心。
其次他开始主动锻炼了。昨天晚上邀请我今早爬山,而且在我六点叫他的时候立刻爬起来了,哈哈。
主动和被动就是不一样。我们去了早已熟悉的竹子庵,没想到现在是竹子庵最美的时节。
拾级而上,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走,走走停停,也更好体味了山林的美好。
各种花朵林立,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花香四溢,闭目嗅吸,整个身心都放开了。
到了半山腰,还是在竹子庵门口,我们是第二个茶桌,轻拭头上的微汗,心脏还微快跳动着,心里的喜悦跃然脸上。
就这样坐着,我开始朗读《道德经》,也开始了一天的国学课程。
尴尬的事学习了一个小时手机没电了,否则那个场景还真是印象深刻。没什么可顾及的,我和自己在一起。
下山后,我们去了附近村子的大集,其实就是菜市场。当地人三三两两在出售自己种的菜品。其中一位高密大姐有很多绿色蔬菜瓜果,买了咀嚼甜香的红皮花生,还有溜达鹅下的蛋,还买了两个小西瓜。
回家立刻蒸上一屉菜,沾了蒜泥吃的喷香满足。
更舒适的是下午老二上课后,我在房间里舒舒坦坦睡了三个小时的觉。有多久没这么自在了,没人打扰,没有小脚丫蹬踹,没有待完成的工作,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就是毫无负担的睡觉。
也许没有孩子的朋友们早已习以为常了这种状态吧,我却极少或几乎没有这种放松的时刻。
老妈善解人意把门给我关上了。我和自己完整地待在一起。
爬山时,老公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噶了。我说不论什么时候噶,现在开心就好。能把握现在已经很好了。
二、晨星课堂《超越奇迹》骆红教授
以前认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现在更认同冯友兰的精神经结论。觉解。包括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心原人》。
分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18-2020年报告,年轻人抑郁倾向高,但也有表格表明人们对自我调节、人际交往、职业指导的心理健康知识需求持续排在前三位。
但是抑郁是什么,无助无力孤独。不能说在生活中心理需求多的人就是抑郁了。只是他们缺少助力。
陈翠配老师《读懂王阳明》。
焦点治疗的介绍。举例,迟到两个字。刚看到很多人会觉得是负面的,不好的。但是焦点会看到另一个角度,也就是虽然迟,但至少到了。凡有言说,皆有立场。如果我们对迟到的学生主要看到“到”这个结果,,立场就会改变。
BELIVE IN MIRACLE.《语言哲学》。
问句:如果+发生会怎么样?当事人悟了。发生的一定是超越常识的好的结果。如此训练,就可以掌握焦点治疗。
听了一段真实的心理咨询的音频,从高中女孩的视角看父母幼稚低情商的做法。即便他们是为了孩子好。
女孩说自己的偶像说了一句话,每个人的人生快慢不同。骆老师说了一个焦点问题,如果他坐在你身边,会跟你说什么话呢?女孩就把“快慢都是人生”出来了。如何解读?女孩就自己治疗了,有的人容易,有的人不容易。快慢各不同。
焦点治疗是不扩大问题的。有个原则:目标-资源-一小步。骆老师的回应。一是“父母的行为对你是有影响的。”“人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个案是自己生命经验的专家。我们不能用理论分析别人。我们会倾听、共情,抱着不知道的心态(中国文化就是空杯心态)。试着用聆听和发问,关注当事人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要深深地相信,心即是佛,答案是自己找到的。
理论基础:境界的层级。底层自然,中层心性,上层天道。“中国之所以不重视逻辑,一个原因就是境界之提升要跳出原有层次之逻辑理性的限定和范围。逻辑与理性对超越而言恰是一个阻力。范式转化如境界之提升一样是直觉的。但不是毫无规律可言。其路径是诗性语言启示下的实践。”
现在的问题是把生命体的存在割裂了。不要被概念和理论束缚了。心理学家对人们疾病的命名,就是给天上的云命名。后现代心理学认为所有的分割都是相。
只有不知变通的父母,没有顽固不化的孩子。咨询的效果不在谈话之内,而在谈话之外。我关注你在两次谈话之间,你的生命发生了什么变化。举例:奇迹的问话方式不同。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回学校上课。但孩子去了两天就不去了,没有完成。父母惯常做法是质问为何没执行?奇迹的做法是,我相信你一定有没法完成计划的原因,告诉老师。孩子说,因为上学时身后的同学说他“那二个学渣又回来了”,他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不能上学了。青春期孩子人际敏感。
描述问题的语言往往与描述解决的语言是不同的。描述问题的语言更关注过去的事情,长久存在的问题。但描述解决的语言,更关注未来,问题是暂时存在的。
身后一步引导。预设发文。如果拒绝回答预设,可以把话语权交给当事人。问题你想谈什么,我们就先谈什么。
举例: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时候躺在棺材里问自己,圣人处此,更有何道?还有一个问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都是奇迹问话的思维方式。
中国为何没有科学?冯友兰,因为我们都在向内求,修心,顺应天道。但是西方向外求,征服大自然。西方认为理性就是最高境界。但中国人认为理性之上还有悟性。
内求和外求可以切换的。也就有了事上磨的存在。举例:想考清华有面子的需求,不仅是想好好学习。我们可以不要关注需求欲望,而引导他的致良知,用他自己讲述的语言来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