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老师讲道:“一说到虚实,你会想到什么呢?一是以实击虚;二是我实敌虚,敌人虚我实;三就是以我之实,击敌之虚,以石击卵,一下把敌人给粉碎了。这样说对不对呢?当然对。但是如果你对《虚实篇》只是这个理解的话就等于白学。石头能够砸碎鸡蛋,大家都知道,知道又怎么样呢?”
想要把「虚实」运用在生命中,首先要对『虚实』有正确的理解。
关于『虚实』的理解,首先要认识到「不可能都做实」,因为资源是有限的。『都做实』的情况必然是「包装」出来的,只是把『虚』藏起来了而已。而且,当一个人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包装」上,这不仅没有真正「做实」,『虚』会更虚。其次,要注意自我觉察,如果有都做实的意愿,它通常的表现是追求完美,这是人性上“一厢情愿”和“自欺欺人”。
打破「追求完美」的观念的方式是:端正对世界和他人的认识,无论是谁,都有虚有实,不可能都做实。这是客观事实。要认识到表面看到的都是「实」的部分,真实的接触才能看见「虚」。
当正确理解了「虚实」之后,就会明白人生的本质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认清这点最大的益处是,将关注点从外界彻底向内转。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问题,也都有自己的优势,这些问题是「虚」,优势是『实』。人最容易活错的点在于,一直向外看,拿着别人的优势跟自己比,总觉得自己全是「虚」,没『实』的地方。首先这是正常的,因为精力都投入到了外界,不做「实」怎么可能有『实』的地方;其次,想要「做实」“首先选择把什么地方做虚”,把「虚」放弃掉才能腾出用来『做实』的资源。
选择「做虚」背后的智慧是:接受自己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再被“问题”困扰,学着带着问题前进,与问题共存。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关注点从“问题”也就是「虚」的部分抽离出来,聚焦到自己要「做实」的部分上,把要「做实」的部分做实。不用太在意别人如何看自己,不用害怕被别人看到自己虚的部分。「虚」是正常情况,不虚才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