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天的主题,想到的一部电影竟然是《小花》,这是很小的时候看过的一部影片。
那还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还没有条件去县里的电影院看电影,但是那时却可以经常看到电影。公社的放映员(好像是县里放映队的)在各个村巡回放映电影,所以常会盼望着看电影的日子。
放映队来了,在村中比较空旷的地方支上白色的屏幕,最早是普通电影,屏幕长方形的,按现在的说法大约是4:3比例的,后来出了宽银幕电影,也会有16:9的屏幕,有时会普通的屏幕放映宽银幕影片,屏幕上下会留有空隙。那时候觉得好神奇,一束光从放映机里投到屏幕上,屏幕上的花竟然开放了,屏幕上的人竟然动起来,而且能开口说话。
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手机,到村里来放电影时,男女老少都会带孩子们去看电影。有时候正面坐不下了,还可以到屏幕的后面去看,就像现在手机视频镜像一样,一点也不影响观看效果。
那时候或是搬一个小板凳,或者干脆直接坐在地上,和小伙伴一边聊着,一边看着假影片,等着正片开演。
话说《小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户穷苦人家被迫卖掉了亲生女儿小花,之后又收养了红军留下的女婴,他们这个女婴取名也叫小花,十几年后,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小花出去找当兵的哥哥,失散的亲人们终于重逢,共同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英雄之歌。
当演到小花用担架抬着受伤的哥哥走山路的台阶,为人让哥哥不至于倾斜从担架上滑落下来,她用双膝跪在地上前行,台阶上留下了一片片血迹,像是盛开的一朵朵小花,那是血肉亲情的象征。当时不但我感动得哭了,很多小伙伴都痛哭起来。那是那个时代给我们最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亲情教育。
至今,影片上映已经45年了,我的耳畔还能偶尔回响起那首歌:“妹妹找个哥泪花流,泪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