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叔孙侨如出走齐国和公子偃被处死,导致鲁国一下子空出两个卿位:
如表,叔孙豹(穆叔)和臧孙纥(武仲)这两个重量级的政治人物从此终于登上鲁国的历史舞台。由于叔孙侨如流亡,公孙婴齐登一位成为司空,而流亡归来的叔孙豹则成为司寇而位列其后。不过仔细看记载则发现这里面有一个时间差:
……乃许鲁平,赦季孙。冬十月,出叔孙侨如而盟之,侨如奔齐……十二月,季孙及郤犫盟于扈。归,刺公子偃,召叔孙豹于齐而立之……(左传.成公十六年)
也就是说按照时间顺序,十月季孙还没回来时候侨如奔齐,那么负责驱逐叔孙侨如的应该是留守的孟献子,此时公子偃还活着,且应该随着这个变动先登一位,则后诸卿顺序应先变成:
等到十二月季孙返回之后,其在晋国当已经掌握公子偃参与穆姜、叔孙政变活动的详细证据后才安排了“刺公子偃”,而召回叔孙豹需要时间,更在这一系列事件之后。这里一个不为人注意的细节就是:叔孙豹回国后直接加了个塞,接替的是公子偃的卿位,而非排在臧孙纥之后,尽管臧孙应该比他略早几天登入诸卿之末。
这个细节背后至少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季孙当然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巩固“桓族”的势力,所以属于同族的叔孙豹率先拥有“军行”无疑是更加有利的。但另一方面,叔孙豹大约出生在叔孙得臣破鄋瞒的“鹹之战”后几年内,也即前610年左右,到了“鄢陵之战” 这年大约虚岁三十六岁;而臧孙纥由于当初“长于公宫,(穆)姜氏爱之”,所以他的出生时间应该在穆姜婚后未能生育期间,填补了穆姜早年的空虚,其大约出生在宣公在位初年的前605年左右,这样叔孙豹就比臧孙年长几岁。虽然臧孙纥之前在孟献子的助手少司马位置上至少窝了十二年之久,但是考虑到年龄,再结合其与穆姜的亲近关系,只好再让一下,继续屈居叔孙豹之后出任大行人。不过由于叔孙豹的长寿,以及臧孙纥后来流亡齐国,导致他这一让之后一辈子也没能在卿位上超越叔孙。
这场风波之中,对于鲁成公而言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在这一年(“鄢陵之战”和“沙随之会”当年)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儿子午,也即后来的鲁襄公:
……晋侯以公宴于河上,问公年,季武子对曰:“会于沙随之岁,寡君以生……(左传.襄公九年)
不过这个儿子并不是由叔孙侨如从齐国迎来的姜氏(齐姜)所生,也不是姜氏的媵女之子,而是襄公与可能来自于鄫、杞的定姒之子。根据周礼:“同姓媵之,异姓则否”,定姒应该不是作为齐姜嫁到鲁国的媵妇。但由于鲁成公刚刚娶诸姜不久,应该也不至于这么早就另娶于杞,所以定姒的身份当为普通宫女或者在一些偶然场合被成公看上而临幸的女子。由于仅仅两年后成公就英年早逝,这将又一次造成鲁国被迫安排极其年幼的国君即位。
至于穆姜,则被驱逐至“东宫”居住。穆姜刚刚搬到东宫时,太史里革为之进行了占筮。可能是出于安抚她的目的,故意预测其很快就会搬出东宫,回到原来住的地方:
……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出……(左传.襄公九年)
不过穆姜再也没有什么继续折腾的心气和指望了,这一年她虚岁四十七岁了。继续在东宫孤独地居住了十一年之后,穆姜于鲁襄公九年(前564),她本人五十八岁这年去世。不过穆姜的儿子和两个儿媳都没能活过她:鲁成公于前573年去世;成公夫人齐姜于两年后(前571)就随他而去;而真正为成公生下子嗣的定姒也在又过了两年后(前569)去世。值得一提的是,成公夫人齐姜去世的时候,穆姜之前特意挑选给自己做的贴身内棺的“美槚”也被季文子给征用了,虽然左传的编纂者批评道“季孙于是为不哲矣”,但至少可以瞥见穆姜避居东宫后地位之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