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教学生才肯学》第五章《增强学生自尊的策略 5.1-5.10(P162-P186):
关于课堂内增强学生自尊的建议
1.对所有学生给予高期待,并帮助他们实现。
学生的表现将会随着教师期待水平的高低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教师相信学生时,学生就会相信自己。
2.向所有学生提供充分的、积极的反馈信息。
反馈信息要描述学生的成就,技能或者社会行为,还应避免价值判断。
3.对于规章、作业和学习活动的缘由或者目的都要尽可能做出说明。
只有你关注活动的价值,你的学生就将在实现该价值的时体验到个人满足感。
4.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并间或向他们提及。
5.重视学生的努力,及其所完成的工作。
无论结果如何,努力学习必须得到赏识和强化。教师还必须使人物与学生的技能水平相匹配,以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取得成功。
6.接受学生是有价值的个体,尽管你可能不得不抵制他们的某些行为。
尽管在日常行为中有些学生经常会犯错,但他们并不坏,也非不体谅别人或者不怀好意。区分学生做了些什么和学生是什么样的人,这两个概念是很重要的。
7.向每个完整人物和取得成绩的学生表示祝贺。
“我们可以因灌木丛中有玫瑰扎人而抱怨,也可以为灌木丛中有玫瑰花而欣喜。”我们必须通过学生的错误行为去挖掘其中的闪光点。
8.营造一种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愿意冒险、与众不同的心理安全的氛围。
教师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一下观点:在课堂内,所有人的自尊和安全感都将得到保护。
5.2 丑小鸭
通过鼓励学生克服自己的弱点,增强自己的实力,建立自尊和胜任感。
5.3 赞美之词(班级文化用)
目的
本次里面能增强施予者和接受者的自尊,他还能通过注重班级成员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建立族内相互联系意识。
步骤
在公告栏或墙壁上辟出一块空间,作为本学年“赞美之词”活动的专用空间 。“赞美之词” 是指学生观察到某位同学的积极行为或者助人行为后给予的积极陈述或评议。教师在公告栏附近放一只小盒子,盒内装一些打印好的赞美学生好行为的表格。
当学生听到同学积极发言的言论,或者看到同学做好事时,就填写一张表格。“赞美之词”直接向被提及的同学呈现,而不是放到公告栏内。
这一活动不应该演变成普通的竞赛,好的“赞美之词”应提及具体的行为或陈述。好的“赞美之词”可能是:“今天早上你在避风处帮助一位一年级同学拉上大一的拉链儿,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