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说服:是指某人能听见你说的话,接受你的建议,认同你的想法。
1,通过感觉……才会相信。
2,通过亲身体验……才会相信。
3,通过听到才……会相信。
4,通过看到……才会相信。
想要探索孩子被说服的渠道,就需要关注孩子的言语。(情绪状态,肢体语言,微表情,语音,语调。)
强迫性重复,知道做不到,是因为未保持觉知。比如孩子不听话——“问题就是解决方案”,——孩子通过不听话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呢?——让我们去懂他,理解他——如何与孩子沟通?
先探索出被说服的渠道后,再探索模式,也就是通过多少次的感觉,体验,听到,看到才会被说服?
父母要沉下心来与孩子互动,带着意识,看他的言语表达了什么,找到被说服的渠道和模式,结合在一起,与孩子互动。我们要经常训练自己,在自己的脑里形成说服策略,形成有效的惯性思维模式,代替那些无效的惯性思维模式,带着觉察与周围的人互动。
经过这此年与孩子的互动,父母唠叨,让孩子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所以因为“听到”所以相信 ....这个渠道,尤其对于父母的话,已经不适用了。目前感觉孩子被父母说服的渠道和模式:亲身体验和感受、看到。
结合前几天学的
1、孩子最在乎的价值:
被父亲认可和关注:让爸爸多认可和关心孩子。同时妈妈多跟孩子转达爸爸对他的认可,关心和爱。
被认可,表扬,鼓励,肯定,赢的感觉:看到,放大孩子的优点,每天给孩子写小鱼儿。
希望自己做主,渴望自由:给孩子设定界限和底线,在底线,界限范围内的事由孩子做主,家长不干涉,保持副驾驶。
2、孩子惯用的内感官:1内视,2内感
3、孩子互动类型:追求快乐型
4、启动孩子力量的源泉:意愿度--多做--多做到--外在认可--内在认可--自信
5、孩子的认知策略:身边人(同学,同龄人)的影响——我也觉得这个事儿挺好的——我也尝试着去做——做到了——觉得我也挺厉害。
6、孩子的比较策略:求异特质 喜欢拥抱变化,善于发现变化,标新立异,发挥创造力,但是避免三分钟热度。
7、孩子的行动策略:在他擅长的方面,属于带领型,主动型的--多做,多做到,外在认可,内在认可,自信。
在他不擅长的方面属于成全支持型,被动型的--身边人的影响(父母改变自己,改变关系,同学,朋友的影响)
8、被说服的渠道和模式:亲身体验和感受、看到。
通过对前几天内容的总结,越来越清晰如何与孩子互动。目前最重要是闭嘴,不唠叨(停止强迫性重复),不评判,设立底线和界线,孩子的事,让他做主,让他去体验(被说服方式)。全然接纳孩子(就算是臭狗屎,我也爱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让孩子看到,爱不是操控他,只是父母为孩子做事的权力。同时对于孩子擅长的方面(时尚,服装,卖东西方面),或是对于孩子做到的地方,给与认可,肯定,树立自信(每天写小鱼);对于不擅长的方面:身边人,父母的影响,设定小目标,允许孩子慢慢来。父母成长,改善关系,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