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完语文园地五,刚好是在五一假期的前一天。无疑,本单元的习作就得由学生回家去完成了。先来看看习作提示:
我们学习了本组课文,还搜集了有关的资料,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把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和大家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说说身边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说说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要写出真实的感受。习作的题目由自己定,写完后认真修改。
面对这样的主题,其实我很无助。如何让一个个十一岁的孩子对生命这样的词汇有所感悟且能诉诸笔端,我完全没有思路。尽管在过去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品读分析了与之相关的数篇文本,内容广泛,从感叹自然界的动植物生命之顽强到讨论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求。
还有课本的配套练习册与同主题阅读读本中也出现了不少补充材料。大抵都是人类在面临天灾、人祸、疾病等困境时的奋勇表现以及不少身残志坚的英雄楷模事例。再加上我所回忆的自己人生经历里的98年特大洪灾、03年非典、08年汶川地震等真实故事。
但感觉我与孩子们正在被大量的生命故事逐渐包裹,浸润直至丰盈的同时,启动手中之笔的难度不减,甚至有所加剧。因为,我们所学的、听的、说的都是——别人的故事。关于生命的可贵与去留,他们可曾真切地目睹与感受过?而书中所说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给予”之类对他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他们又究竟理解了多少?
各种的不放心与不确定中,我又特别期待看到他们最本真的“演出”,不出示优秀范文,不提供写作思路,只是让他们尽管发言,都来描述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生命的现象。然后,我布置了假期作业。
5号复课,上午,我抱着一堆作文本来到教室,开始誊写之前,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他们的草稿本。他们会写什么呢?又怎么写的呢?“有没有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作文?”我面带笑容,不等戴好扩音器,大声地问道。
无人响应。“有没有啊?分享分享!”还是没人理我。气氛有点尴尬。“老师,我的!”鬼怪的陈弟军倒是自告奋勇了。这个男生,字迹凌乱让人头疼,且每次作文通篇只有一个句号。如果要读他的作文,脑细胞会损耗许多不说,喉咙也要痛。从头读到尾,你根本不知道哪里可以停顿。
但此刻的情形,我也没得挑了。接过陈弟军的本子,其他人居然还没动静。“就没人了吗?”我又继续问道。“老师,老师,她要分享!”一向活跃调皮的张紫寰在下面叫着,转过身去拉扯着后座的女生压在自己胳膊下的作文草稿本。他口中的“她”正是张紫玲。这两人的名字,仅一字之差,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兄妹。
“我不敢读。”张紫玲小声地说。“老师帮你读!”张紫寰大声地鼓励她。这家伙,干脆直接垄断老师的话语权了。可张紫玲还是不肯,双手紧紧地按住自己的本子,没有丝毫放松。我还能说什么呢?“想听听老师的文章吗?”无奈之下,我也只能献出自己了。
“对对对!老师,先读你的!”张紫寰瞬间叛变,十个手指即刻从张紫玲桌上抽了回来,不再抓住她不放,而是直视着我,“读完老师的再读我们的。”他似乎在谈条件,也似在安慰。刹那间,我也由他的这句话猛然涌现出一个灵感。“交换!如果想听老师的文章,除非有人主动交上来五篇作文先!”我脱口而出,心中略略有一丝忐忑,万一没人上来交咋办?我猜测不到他们会是啥反应。
惊讶的是,我的话刚说完,不知哪个座位的人最先动身,紧接着连跑带跳地上来了一些人,讲桌上一下子就有了七本作文本。还有人见状于是只好拿着自己的本子原路返回了。还有些不曾离开座位的,伸出手指在计数。“老师,已经超过五本了!”教室里发出急切而又激动的声音。
我突然又有些懊悔,遗憾自己没有把5说成10或者20。“以后都这么办!你们先交稿,我就分享。”“好!”齐刷刷而又响亮的回答。
一场关于“生命”的习作朗读就此拉开帷幕。分享完自己的“作文”,也就是上周生病住院时的一些感悟。然后一一朗读了朱美璇、熊钰莹、周炫靓、张紫玲、邱晓颖、戴淑晴等人的习作。
老实说,她们的表现让我深感惊讶。读完所有的作文没有发现雷同,这是我最大的惊喜。当然,这也是提笔之前没在课堂上做统一指导的必然结果。
有人仿照了《生命 生命》一课的写作方式,有人回忆了失去亲人的痛,有人记录的是自己曾经饲养过的小动物的生命历程,或者曾侍弄过的某一花卉植物的生长与凋落。
最特别的要数周炫靓,她采用了片段式叙述,两个完全没有直接联系的片段,最终揭示的都是生命本质。而熊钰莹因为在自己的作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被同学们一致质疑为抄袭。我对此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她有一双能辨别佳作的眼睛。
写作之路上,大量地阅读与吸收他人的精华往往是第一步。由品鉴到借用到迁移再到最终化为己有。我希望他们能一步步地顺利地走。
不得不说,情况好像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糟。此次习作,他们至少还有话可说。我的要求也并不高,只要他们的文字是真情流露,由心而出,我就觉得算过关了。
借着评讲这几篇范文中的优点与不足,我又给他们提出了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全班开始进入自修与互评模式。十五分钟后,我把作文本发下去,他们开始誊写。
我跺着步,在教室里转悠。期待着更多的“生命之花”在他们的笔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