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读书中是受益匪浅,把它作为一种良药,还是中毒太深,把它作为一种毒药,关键就需要有一定的智慧去甄别。在某种意义上,我始终认为,真正的智慧是一种否定性的智慧,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读书的悖论性体现在,因为我们无知,所以我们阅读;因为我们阅读,我们更加承认自己的无知。所以如果通过读书能够压制我们内心中时常有的一种傲慢,能够学会谦卑、学会柔和,这可能就是读书的意义之所在,至少是我现在是这么看的。
对于一个吸毒者而言,自由不是说我想吸多少毒就吸多少毒。康德说毒品摆在你面前,你能够有拒绝吸的这种自律,这才叫自由。
所以为什么有人说康德的这本书,它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成就甚至要超过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因为如果你不知道这本书,你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人类一直要追求良善,以及什么叫作良善。我想这本书它至少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这样的角度,让我们去思考什么叫作自由、内心的宁静与内心的自由为什么重要。
康德让我们知道良善是绝对的,而邪恶是相对的。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它都是无条件的,而次好和不好的东西,那都是附条件的。……(省略)这就可以让我们知道一个基本的对错判断,而不会陷入相对主义的虚无。
用柏拉图的话来说,每个人内心是有三种存在的,一个是理性的自我、一个是欲望的自我、一个是激情的自我,所以你的内心始终是三股力量在做斗争。
所以康德就认为如果我们遵循理性的善良意志,我们用理性的善良意志来压抑住我们内心的欲望和激情,就拥有了真正的幸福。而这种幸福在康德看来其实就是一种自由,就是你不再受制于自然规律的一种规律,你受制于自己理性给自己立的法,所以你是一个King(国王)。同时你又是一个臣民,你活在你的道德的一种自洽之中。
当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主人翁的时候,你是没有自己做主的能力的,你的情绪、观点,每天在网上跟着别人吃瓜,全是随波逐流地走的。
戈尔丁的《蝇王》就探讨人性,它是有幽暗的一面的,即便是那种看起来像天使一般的孩子,如果在脱离法律和道德约束的情况下,他们内心的幽暗依然是会迸发的。
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道德从来不是告诉我们什么叫作幸福,而只是让我们无愧于我们已经拥有的幸福。你做一个好人,它本事就是幸福,你在面对一种诱惑的时候抵挡了诱惑,它本身就是幸福,而且还不是你配得的幸福,是命运给你的幸运的福分,让你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勇敢了一把,抵制了诱惑,其实这就是幸福。
我希望阅读能够真正培养我内心的一个德行,能够让我更加勇敢,更加正义。面对种种的事情,能够有一颗正义的心。当各种欲望来临的时候,能够更加节制。面对人生中的是是非非,更有一种笃定的智慧,这是我对阅读的一种向往,让我们更加勇敢,更加正义,更加节制和更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