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牵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华杉详解
这一句应该归到上一节那段一起学,因为是说一个事。前面孔子说,我小时候家里穷,所以会干很多粗活。这里一并列了弟子“牢”记录的孔子另一句类似的话:“吾不试,故艺。”“不试”,是不被国家使用,所以要靠劳动谋生,练了不少技艺。
咱们现在也经常碰见这种情况,看见大人物会干粗活,大家往往很惊讶,津津乐道,其实他也是和孔子一样:“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不试,故艺”。
原文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华杉详解
孔子应问无穷,不管来人请教他啥,他都能给对方启示。所以大家都赞叹老师真是太博学了,无所不知啊!
孔子回应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我都知道吗?我实在也是无知啊!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谁空空如也?问的人问得空空如也,孔子心里也是空空如也。那问的人,没把问题问清楚,孔子当然也不知道他问的是啥。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我就从他所疑的两端反过来叩问他,一步一步问到穷竭处,则答案自现。
孔子说这个,太生动了!问题即答案。我们孜孜以求答案,主要是没找对问题。一旦找对问题,答案就在问题背面。
那来问的人,问他自己的事。他自己的事,答案就在他自己身上。他要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么本来也识得那面目,但是自己心里不愿意接受,还心存幻想,贪巧求速,总觉得圣人能给我点“绝招”。
在孔子看来呢,人的毛病心态就那几样,人往那一站,察言观色,已经知道他怎么回事。至于他的具体问题,就着那问题拆解来反问他,几个回合,就“竭焉”了,答案就结结实实的在那里。那人接受了,他自然踏踏实实而去。
前面我们说过孔子教学法,有教无类,循循善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教无类,不管他是谁,什么问题,都诚恳地愿意帮助他。
循循善诱,就是现在的哈佛教学法,老师不直接问答你的问题,而是就你的问题拆解反问你,一直问到“竭焉”,你自己把答案说出来。所以老师甚至事先并不需要懂得你要问的事,他也是叩其两端而竭焉,和你一起探索。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之前说过了,不是以牙还牙的意思,是用你自己身上本来就有、就懂的道理——这叫其人知道,用到你身上来帮助你——这叫还治其人之身。
当然,孔子也说,对方如果不是真心想学,我是不会教他的。这种情况我们现在也经常碰到,老师讲课,他站起来提问题,其实他没有问题,这是表现一下自己;或者更甚,他不是来学习的,他就是要把老师“问倒”!对这种人,有的老师会说:“哦,这位同学没有提问。下一位!哪位同学还有问题?”这时候他会着急,因为他是来砸场子的,你不接招,他就表演失败了。他就会问:“老师,您对我刚才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呢?”
这时老师也许会说:“克劳赛维茨说,错误的意见无论多么荒谬,至少他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别人看问题的角度。”
不想学的人,你跟他说啥都是浪费时间,要赶紧把他打发了,不要浪费其他同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