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黑字,是文章引入眼帘的第一印象;好的标题与开头,是吸引读者阅读的第一助推剂;圆满的结尾,是满足读者的阅读体验的最后环节;清晰的框架,支撑着文章娓娓道来;鲜活的血肉,为文章锦上添花。
文章的“血肉”,不仅需要丰厚的素材,还需要灵动的语言。
何为“灵动”?
第一,是要给读者留下印象,即输出金句。
金句是作者观点的概括总结,比起文章中大篇幅的文字描述,金句以朗朗上口的形式、简短文字,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
金句是引起读者心灵共鸣的句子,有时它带来直击人心的冲击力,有时它带来无穷无尽的回味。
第二,是要引导读者想象画面,即加入动态描写。
在语文课上,一旦碰到小说叙事类文章,“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总是会围绕在耳边。实际上,作者用这些写作手法的目的,不过是引导读者不断“脑补”,加强文字的画面感。
据多项研究表明,人们对于图像的敏感度高于文字,对于图像的记忆也更加深刻。用文字描述画面,加入大量的动态因素描写,才能在读者闹钟勾勒出一幅幅画面,加深读者印象、推动读者阅读。
如何“灵动”?
不断的积累素材,与不断的仿写。
积累素材,让自己有话可说、有言可引。作为文章血肉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材的选用十分重要。
模仿写作,提升写作水平的捷径。模仿他人的金句,增加经验,为自己输出金句打下基石。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框架,也离不开触动读者的言语。
增加一些动态因素的描写,加入金句的输出,让文字活起来吧!让静态的文字充满生命,让优秀的文章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