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魏风有云,“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古往今来的皖北这一方水土,滋养了皖北人良善仁厚的品质。他们在广袤的皖北平原上辛勤劳作,演绎创作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直抒胸臆的民间歌谣。它们或直白简明,或清新淡雅,成为皖北乡村风情的俏丽点缀。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则《跟我学,烂嘴角》。
跟我学,
烂嘴角,
吃我嘴里嚼的馍。
孩童之间玩耍,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当然,他们的打闹,也是有由头的,而并非就是毫无来由。其中的一个常见的由头,就是“跟我学”。
在皖北,所谓“跟我学”,是说别人刚刚说过了的话,另一个人就跟着学话。一模一样,就连腔调也一样。这样的“跟我学”,成人世界中也有,但少得多。而且不至于引发矛盾和纠纷。因为成人的“跟我学”,往往有着戏谑的成分。
但孩童的思维中,很多场合下的“跟我学”,都会引发不高兴。他会以为,这是对他的极大不尊重,不礼貌,甚至有伤他的自尊心。本来一句简单的话,别的孩子一学,味道就变了。有的自尊心强的孩子,会觉得比打他脸还难受。于是冲突不可避免。
这样的冲突,要么是肢体的,撕打起来了;要么是语言上的,比个高低。尤其很多情况之下,有一方处于弱势,肢体不一定能冲突起来,但言语上把对方奚落、羞辱一番,则很常见。
怎么个奚落、羞辱法呢?就是顺口就来这么一段顺口溜:
跟我学,烂嘴角,吃我嘴里嚼的馍。
烂嘴角,是“跟我学”的后果,也类似于一种恶狠狠的诅咒。如果到此为止呢,该属于言语上的争强好胜。但后面的那一句“吃我嘴里嚼的馍”,则归于羞辱中了。
都知道“拾人牙慧”这个词,但听起来文绉绉的。即使用来骂人,也有些曲里拐弯了。从前皖北的孩童,都爱说“吃我嘴里嚼的馍”。这话听起来才带劲,直爽。作为对那人“跟我学”的回应,也有着出口气的痛快。
一般而言,只有怀里抱的婴儿,没扎牙的幼儿,才吃别人嘴里嚼的馍。更重要的是,别人嚼过的东西,还不卫生。现今流行“回怼”。“吃我嘴里嚼的馍”一句,“怼”的可够厉害,也够恶毒的,而且骂人还不带脏字。
我用“恶毒”“恶狠狠”“诅咒”这样的话,来品评这个段子。其实很大程度上,有些偏了。不管怎么说,作为童言童语,无论“烂嘴角”,还是“吃我嘴里嚼的馍”,又能“恶毒”到哪里去呢,又真的有多少“诅咒”的成分呢?(图文无关。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