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分为二十四章,内容涉及面广。有论仁:提出约束自我、遵守礼制、言语谨慎、积极行动、选贤使能等要求。有主张文飾与美质要相得益彰。还有讲交友的方法。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①复礼②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③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④斯语矣。”
注释: ①克己:克制自己②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③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④事:从事,实行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一旦能做到约束自己而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天下人就会用仁来称赞他。修行仁德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修行仁德的具体纲领。”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事不要看,不合于礼的话不要听,不合于礼的话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事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这话去做吧。”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①无怨,在家②无怨。”
仲弓曰:“雍③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 ①邦:诸侯国家②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③雍:冉雍,即仲弓,孔子的学生
译文: 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去工作要像接待贵宾一样严肃认真,役使老百姓要像承当重大祭典一样小心谨慎。自己不喜欢的事务,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国里做官不会招致怨恨,在大夫的采邑里做官也不会招致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这话去做吧。”
3、司马牛①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rèn出言缓慢谨慎)②。”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①司马牛: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②讱:话难说出口,引申为说话迟钝
译文: 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他说话迟钝。”
司马牛又问:“言语迟钝,这就能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到很难,说话能够不迟钝吗?”
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①不疚jiù②,夫何忧何惧?”
注释:①省:反省②疚:内心痛苦,惭愧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去做一名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又问:“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君子自我反省平日没有做坏事,完全问心无愧,还有什么忧愁和畏惧呢?”
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②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注释: 亡:通“无”,没有②四海:古代人以为中国四周是海,称中国为海内,四海言指天下
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过这样的话:死生听之命运,富贵由天安排。君子敬慎而没有过失,待人恭敬而讲礼节。四海以内的人都会是他的兄弟。君子何必要担忧没有兄弟呢?”
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èn①,肤受之愬sù②,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③也已矣。”
注释: ①谮:谗言②愬:通“诉”,诬告③远:有远见
译文: 子张问怎样才叫做见事明白。孔子说:“像水那样浸润物体的谗言,像皮肤感受到疼痛那样的诽谤,在你那里行不通,可以称得上明察了。像水那样浸润物体的谗言,像皮肤感受到疼痛那样的诽谤,在你那里行不通,可以称得上有远见卓识了。”
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去治理国政。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百姓对政府有信心。”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在这三者中先去掉哪个?”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个,在这二者中先去掉哪个?”孔子说:“去掉粮食。没有粮食顶多是饿死,但自古以来人都难免会死去。如果老百姓对政府没有信任,国家是站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