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开导,不到他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我不去引发;告诉他一个角落是如此,他不能随之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也是如此,我就不再多说了。”
这一章很明显,说的是孔子的教育方法。“愤”指快要生气了,一定要到学生想懂而懂不了都快生气了,这个时候老师才来启发开导。如果学生完全不努力,只坐在那边发呆,听不懂老师所传授的,也不想懂,对于这样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孔子也没办法,认为再怎么教都没用。所以,教学最好的方法是在关键的时刻给予启发。
不悱又是什么意思呢?“悱”指脸都涨红了,老师上课请学生说一说心得,学生脸涨红了,急得不得了,但是又说不出来,这时老师才来启发,告诉学生怎么样说才对。所以,孔子认为“启”与“发”是有条件的,一定要学生主动求知,否则再好的老师或教学方法都不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