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下)
【二三五】有所忿懥等情绪的正确对待
问有所忿懥一条。
先生曰:「忿懥几件,人心怎能无得,只是不可『有所』耳。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且如出外见人相斗,其不是的,我心亦怒;然虽怒,却此心廓然,不曾动些子气。如今怒人,亦得如此,方才是正。」
[译文]
有人就《大学》中“有所忿懥”这一说法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愤怒、恐惧、好乐、忧患等情绪,人心中怎会没有呢?只是不应该留驻而已。一个人在愤怒时,如果多一分意思,就是愤怒得过了,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体了。因此,有所愤怒,心就不能中正。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的本体自然就廓然大公,从而实现本体的中正平和了。例如,在外面看见人打斗,对于那个无理的,我心中也会很愤怒。但虽然愤怒,但我心坦然,不生过多的气。现在对别人有愤怒情绪时,也该这样,这才为中正平和。”
释疑:
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只是不要让情绪滞留胸中,遇到看不过的事情,自然会发怒,但是不要让情绪滞留,良知澄明不着了意思,心才能不被牵累。使情绪“发乎情,止乎礼”。从私欲的控制中挣脱出来,这就是格物,就是去私欲。
参见黄宗羲《刘晴川学案》:“每举阳明遗事以淑门人,言阳明转人轻快,一友与人讼,来问是非。阳明曰:‘待汝数日后,心平气和,当为汝说。’后数日,其人曰:‘弟子此时心平气和,愿赐教。’阳明曰:‘既是心平气和了,又教什么?’”(《明儒学案》卷十九《江右学案四》。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在忿懥出现时,你要能够做功课,把心提起来,凛然一觉,这时不着一分意思,你心还能够回到廓然大公的本体之正上。在出现愤怒的时候,你也该如此,这时候才能得其正。
阳明先生自己的学生向朝廷检举他私通宸濠。他一看勃然大怒,自己的学生检举自己。然后他迅速地就克制这种念头,在他动怒的时候,就提起心来,凛然一觉,刹住。一开始费很大的劲,然后平衡了,过了以后想起来,又火了,然后又刹住。直到最后,拿着那个东西看,心里无动于衷了,说这个时候才得其正。在这种情绪冲动的时候,也正是做功夫的时候。
批注:
①有所忿嚏。参看第一〇一条,注十。指《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慵,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②几件。指忿慷、恐惧、好乐、忧患。
③有。俞本、张本作“有所”。
④廓然大公。参看第七十二条,注五。
⑤参见黄宗羲《刘晴川学案》:“每举阳明遗事以淑门人,言阳明转人轻快,一友与人讼,来问是非。阳明曰:‘待汝数日后,心平气和,当为汝说。’后数日,其人曰:‘弟子此时心平气和,愿赐教。’阳明曰:‘既是心平气和了,又教什么?’”(《明儒学案》卷十九《江右学案四》)
净心斋笔录
2023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