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教师的要求
1、课前
课前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教师一定要做好导学案预习阶段的过程指导,要设计好预习的环节,布置好预习的要点、方法、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看能不能自行解决。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做好记号,做到心中有数,要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提前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2、课上
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合作、讨论和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非常重要。一定要切记一点,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固定的甚至唯一的教学方式来处理,力求什么方式有效,就采用什么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合理分配小组内的任务,让学生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兵教兵。
3、课后
导学案中的巩固训练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生做好的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二、我们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
认真预习新课,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新授课之前的各种学习期待。s
2、课上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不把资料带入课堂,但可以使用工具书等辅助性的材料,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课后
经常做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的积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一下心得体会或者收获,把自己培养成有心人。经常对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并从中找寻规律,提高自己。
三、导学案使用中应避免的误区
导学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新鲜产物,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几种误区:
1、以教案定导学案。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教师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
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教师都能理解。但是教师在预设导学案时或使用导学案时,会有这样一种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导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实施导学案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内容。
我们的导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要以此作为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契机。在课标的指引下,采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途径来优化我们的教学,才能让我们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