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成败论
三国时期,诸侯群雄割据之乱,始于何进引董卓进京,董卓之后出现了划时代意义的大奸雄曹操,曹操死后的另一个雄主司马懿诛杀曹爽后,司马氏家族独揽魏国大权。
董卓、曹操、司马懿此三人皆属于一类人,胸有韬略却只为权欲之私,不同的是三人中曹操眼界格局更大,因私而不废公,改革大刀阔斧,绝对称得上一流的封建政治家,非董卓、司马懿之辈所能媲之。文学中世称曹操为“奸雄”,从三国中的文学形象来看是非常贴切的,曹操是个一流的传播段子手,懂得利用传播学知识推销自己,利用刺杀董卓为名声名鹊起,再者挟天子以令诸侯站稳脚跟,光这两条就把袁绍、袁术等辈甩出了几十条街。
魏国的胜利曹操功不可没,曹操奠定了魏国胜利的政治、经济基础,使得司马懿家族灭蜀吴两国如虎添翼。次之,司马懿韬光养晦几十年,倾其一生隐忍藏而不漏,十足的野心家,曹操的胜利是一代人的胜利,而司马懿的胜利是三代人的韬光养晦。
司马懿绝非曹操敌手,更加非孔明之敌,与其说孔明几次北伐是败于司马仲达,倒不如说是诸葛亮败于自己,诸葛亮伐魏失败,原因其一:未缝补联吴抗曹的基本国策;原因其二:知人善任不当,致使关羽失荆州、马谡失街亭;原因其三:伐魏周期太长,劳民伤财。这也是蜀国第一个灭亡的根本原因。
蜀国的崛起是从得荆州的开始,蜀国的灭亡之路也是从失荆州开始的,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吕蒙擅自夺荆州就是蜀吴两国灭亡的开始,因为这破坏了弱弱联合抗强敌的基本国策,三足鼎立的崩盘就是从吴蜀联盟的破裂开始的。诸葛亮、鲁肃深知这一要害,然而却无法阻止吴蜀联盟的破裂,导致魏成为了三国的最后胜利者。
三国中蜀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上将,君有所谓的“仁贤”之君,本该是最后胜出者,但由于领导者刘备对内对外均决策无能,对内严加征税不松反严,对外因私废公,为报二弟关羽、三弟张飞私仇决意讨伐东吴,置吴蜀联盟的基本国策于不顾,后主刘禅比刘备更加无能,使得吴蜀两国最终被灭成为既定事实。
假如诸葛孔明在刘备赴建康娶孙小妹时,起异心取而代之,那胜利者必将是蜀,孔明哪里都好,就是愚忠、谨慎,但这恰恰也是后世敬仰诸葛亮的原因,他成为了智慧、忠义的化身,可见优缺点在不同环境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蜀吴的成败较量,其一取决于弱弱联合的国策,其二是荆州的得失,其三才是兵马粮草的悬殊。蜀吴若坚守联盟国策,第一个灭亡的很大程度上必是魏国,最后才是蜀吴的较量,然而历史无法改写,蜀国破坏联盟自取灭亡,顺带把东吴也带上了大业黄泉路,蜀国坑了自己也坑了东吴。
东吴孙权虽有谋略却生性犹豫,是棵不折不扣的墙头草,这一原因使得东吴绝不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能在三足夹缝中苟延残喘。对于东吴而言,蜀国胜出总比魏国胜出要好,但东吴却不自量力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孙权统治前期对内对外均不能主事,周瑜、吕蒙死后才得以控制真正的主动权,但却奈何陆逊才识眼界有限,只知攻防不懂游说言和,错误攻防刘备,错误地对刘备釜底抽薪,使得蜀吴联盟火上加油,妨碍了蜀吴联盟的再次建立,坐看蜀国灭亡也就成了自取灭亡。
三国中笑到最后的司马家族,成为了三国的最后胜利者,但这胜利却是篡取曹氏政权胜利的果实,曹氏政权的旁落原因除了司马懿的权谋老辣之外,内因却是曹氏家族腐败、曹魏帝王短命更替频繁,幼帝登基不稳,使得司马懿有了可趁之机,最终其孙司马炎建立了晋朝。
第二篇 英雄论
曹操诛吕布、灭袁绍后,成为了北方的雄主,官渡大捷是曹操建立曹氏大业的开端,但在赤壁大败后险些被周瑜、诸葛亮埋葬于华容道,在西凉也险些葬送于马超的长矛下。曹操生性多疑,私欲较重,贪生怕死,却也能掌控大局、深谋远略,是个成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功立业虽然功勋卓著,但为人自私、残暴,杀名医华佗阻碍古代医学发展实乃千古大罪也,无怪乎死后要建疑冢72座。
蜀军五虎上将中,赵子龙、黄忠两人忠勇双全,几乎挑不出什么性格缺陷,是三国英雄中的佼佼者。赵子龙长坂坡携襁褓中的刘阿斗冒死杀出曹操的层层包围,这番英勇忠义无人匹敌,远胜于关羽虚华的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赵子龙为人谨慎谦和,武艺高强,英勇忠义,所以成为了五虎将中善始善终的最后一人。而黄忠老将军堪称老当益壮,不服老,骁勇敢战,百步穿杨射箭了得,为人虽清高而不执拗,为了主公刘备的愚蠢攻伐决策,甘愿献身于敌军的埋伏中腹背受箭,这份舍生取义的忠勇不可谓不感人。
而关羽、张飞、马超三人,均恃宠而骄,目中无人。关羽自傲,张飞暴躁,马超猜忌,除马超是病故之外,前两者皆是死于自己的性格缺陷当中。关羽温酒斩华雄开始成名,之后在盛名的漩涡中不断膨胀,自恃曹操惜才、刘备的宠爱,完全不把天下英雄放在眼里,虚华的单刀赴会,最终导致失荆州。与其说关羽是败于吕蒙之手,不如说是败于自己的狂傲自负。张飞就更加悲催,性格暴躁随意发酒疯残忍地打骂部下,作为上将不死在战场上,而是在睡榻上死于反叛部下的刀口,堪称将军中的笑话。马超虽英勇,但猜忌心重,自恃武艺不可一世。若不是病死,也最终是死于敌军的埋伏或自我的性格缺陷中。
第三篇 情怀论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是对吕布骁勇善战的最好褒奖。吕布为人背信弃义,做人品格上是个小人,但他身上却有一个三国时期许多枭雄都不具备的闪光点,那就是对貂蝉的痴情。为了貂蝉,权钱皆可不要,甚至身家性命也不要。吕布之死,一半死于自己的孤傲愚昧,一半死于对貂蝉的痴情。刘备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而吕布恰恰与刘备相反,从这一点上刘备这样的伪君子远远不如吕布这样的真小人。对于女人而言,吕布是个好男人,为心爱的女人而死,心甘情愿,死得其所。爱情方面放眼三国英雄,无一人如吕布。
周公瑾则通谋略、通音律,有统帅之才,奈何气量狭小、妒忌心重,眼里竟容不下一粒沙子,千方百计要置孔明于死地,奈何不是孔明对手,只能抑郁而终。在这一点上,孙策、吕蒙都有周公瑾身上的毛病。东吴之贤才,只鲁肃鲁子敬一人耳。鲁肃深谋远略,与诸葛亮见解一致,心心相惜,若非各为其主,应该是不可多得的职场黄金搭档。
凤雏庞统,与卧龙孔明性情相似,在孔明出山之前,两人齐名。徐庶力荐诸葛亮后,刘备开始走运,而恰好刘备的三个重要军师:徐庶、诸葛亮、庞统之间都或多或少有点交情。水镜先生有言:卧龙、凤雏两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可刘备两者均得蜀却还是第一个被灭的,奈何贤才遇到庸主,甚为可惜,呜呼哀哉。徐庶的离去在于其愚孝,曹操扣留徐庶母亲,忠孝不能两全时徐庶选择了孝道。凤雏庞统的死去在于刘备的无能,刘备明明是伪君子却偏偏要弄个名正言顺的讨伐名义,致使庞统牺牲自己以成全主公取西川的宏图大业。在我看来,刘备这样的庸主不值得拥有凤雏这样忠义的贤才,凤雏甘愿捐躯落凤坡实为可惜。
刘备帐下人才济济,却奈何一个个都死于刘备的决策无能之中。但凡刘备不充当伪君子,荆州本可以早早拿下,黄忠、凤雏本可以不死,蜀吴联盟本可以灭曹,但刘备为了充当君子,无数次放弃了雄图霸业、中兴汉室的机会,有时候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刘备的一生就是内心君子和小人斗争的一生,以君子之义开始却以小人之心死去。刘备看似憨厚仁义,其实反复无常。对刘备而言,困顿潦倒时兄弟是最重要的;有了容身之处时军师是最重要的;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时,大业梦想是最重要的,关羽张飞兄弟可以不要,女人可以不要;蜀地称帝后,军师不重要了,兄弟也不重要了,自己、私欲才是最重要的。
刘备自始至终都打着皇族后裔、中兴汉室,为了百姓平定天下的高帽旗号,实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自己当皇帝的梦。从这一点来说,曹操比刘备更具备君主风范。无奈刘备帐下的人才只看到了刘备的仁义憨厚的表明,看不到刘备自私贪婪的本质。而如果诸葛亮等人若不循规蹈矩,遵守封建礼教,不被礼所束缚,帐下人才全都投效于曹操的话,三国统一的步伐至少要加快一百年,在曹操的有生之年就可实现全国统一的局面。但是人各有志,历史不容假设,拙文添油加醋已无意义。
-----------------------------------------------
本文系海德文原创,任何形式的转载均须告知作者,违者按侵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