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属于几何直观的范畴吗?
本周开始新授二上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的内容,本来是两个课时的内容,我分了三个课时来上。为什么这样做?其实也是渗透了对大单元重构之后教学设计的思考。
本单元整体大件够分三步走:从实物观察→立体图形带观察→空间观念培养
一、从生活中的常见物体中,寻找观察的不同位置
一般情况下,我们观察一个物体都是知识的状态,相对水平的角度面对面观察一个物体,这是孩子们的整体认知水平,突然从不同的位置或角度观察同样的一个物体。,孩子们会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从盲人摸象的经典寓言故事中,我们明白想要清楚的了解一个物体,需要从不同的位置对比观察。这就得出了我们学习本章知识的根源和实际需要课堂上,我借助抱枕、玩偶、茶壶、字典……这些生活中和学习中常见的物品展开不同位置的观察。因为有些实物图在没有电子白板的情况下很难清晰的展示,我就尝试让学生自己去表达他看到的形状或样子,前面和后面很容易区分,左面和右面,特别是对于像茶壶这样的物体很难区分。,在反复的观察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也许我们今天观察的这些食物图中几乎没有相同情况的出现。,这是在经历充分感知之后自己得出的结论,其实在这个浅显的结论背后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应该从哪里出发,去有序的观察这个物体,在这里,我们回顾一年级学过的位置与方向中起到的前后左右,当我们背对自己时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相反,当我们面对自己时方向也是相反的。在练习中不断地引导孩子们先以背对我的位置去观察,因为只有这个角度才是和我们自己同频的角度。找准了方法,练习中学会运用,运用中学会表述,表述中学会总结。我认为这就是学习新知识最好的历程。
二、立体图形不同位置,呈现的不同形状
今天新出的内容是观察我们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和求这四种立体图形。我不理解教材前一刻是从四个不同位置去观察物体,摇身一变到这节课里就变成了三个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把左右两边统称为侧面这样的过渡会不会有点突兀?我的做法是先从我们最熟悉的正方体开始观察,观察前引导大家观察发现任何一个正方体都有六个面,每个面上都有四个直角,孩子们一下子就回想起,我们学过的正方体上有24个直角,这就是知识之间的链接给你一个正方体,你能用你的834为想到跟他相关的所有知识,我想这就是学会了知识。回到正题,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这个正方体。,我们发现不论从哪个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好像通过这样的一个物体,并不能让孩子理解正面、侧面、前面这三个位置的区别和联系,那接下来就以长方体为例,。平视物体时我们看到的就是他的正面,俯视物体时,我们看到的是它的上面,扭头看物体时,我们看到的是他的侧面。我也不清楚这样的说法能不能被每一个孩子所接受,但我很清楚,让他们理解正面上面侧面的意义很重要,怎么样才能让他们理解,那就是去做去观察。我把孩子们做的学具在授课中进行展示,通过讨论自己动手操作、整体观察,理解三个不同位置分别在哪里。有了这样的空间定位,再来观察立体图形会有自己的抓手。长方体具有特殊性。,有些特殊的长方体中侧面观察到的刚好就是正方形。,一般情况下,他的三个侧面都是长方形。因为在上课前是借助视频网站上的一个情境切入的,一个神秘的小偷偷了超市的物品,摄像头给出的线索是有一个面试正方形,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我们得到的结果是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长方体,接着又出是一个关键的证据,他还有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一口认定,这个小偷就是长方体。在这样的大情境下,以问题为驱动。,孩子们的参与度会好一些。
其实,这里涉及到的一个知识点就是,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这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训练。
在新课标中,对空间观念是这样描述的: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物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那我们这个单元对不同位置物体的观察就刚好符合这一点他在课标中是这样要求的:观察与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尝试让学生看一看、做一做,在实际看到的和想象之间的进行比较,积累想象的经验,提高对图形之间关系的把握发展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