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这一节,我理清了基于「文化母体」进行『品牌寄生』的三个方面,品牌符号、品牌活动、品牌产品,它们对应的是『文化母体』中母体执行人执行母体行为时所需要的「符号」、『仪式』和「道具」。
华杉老师讲道:“前五讲,讲文化母体、品牌寄生、超级符号的华与华方法,怎么用这种方法来建立品牌。这一讲,我们讲怎么用这个方法来创造品牌活动,来安排我们一年的“营销日历”。在运作品牌的时候,我把它叫做文化母体,营销日历。顾名思义就是找到文化母体,根据文化母体来安排一年的营销传播活动。这里的文化母体是什么?就是全宇宙和社会生活。星河、星系、太阳系、太阳、月亮和大地,这就我们的母体。地球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埃及文明就是随着尼罗河的泛滥建立起了他们的农业社会。中国的社会生活是什么呢?春节这个文化母体就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巨大的惯性。日历到了这个时间,所有人都会被卷入,不可抗拒。春节要放爆竹,要吃年夜饭,要贴春联。文化母体一旦形成,就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就一定会准时发生,发生的形式就是伴随着众多的仪式、符号和道具。”
华杉老师这段描述,让我对「文化母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之前我对『文化母体』的理解停留在对「星体运行」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上,但具体『文化母体』如何跟「品牌」相结合,我没搞明白。这里我才明白,『文化母体』与「品牌」的结合要运用『寄生』的方式。这背后的原理是,人类活动、人类所有行为的发生机制是基于『星体运行』的规律带来的,也就是说,所有的活动跟行为都是基于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节律和节拍下展开。就像到了农历新年就要过春节;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过春节的活动和上下班的行为是寄生在四季更替和昼夜交替这两个「母体」上,并在时间的积累下成为了「文化现象」,因此成为一个具有强大能量的『文化母体』。这里也让我明白了「文化母体」与『母体』之间的关联性。
华楠老师在《彻底讲透超级符号原理》中讲道:“母体的四个要素是:永不停息、循环往复、无所不包、真实日常。”
因为「母体」的运行规律是:永不停息的、循环往复的,一直按照宇宙既有的规律和轨迹在运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它就是一种重复循环的状态。「文化母体」是在『母体』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它完全符合「母体」的运行规律,只是在规律的基础上赋予了『文化』内涵和意义。因此,「文化母体」也是处于重复、循环、永不停息的状态。重复、循环、永不停息也就意味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到了时间节点所有人都在自发地行动。自发地行动的原因是,“人一出生就进入了这场戏剧,这场戏剧在你出生之前就安排好了,你一出生就开始执行母体要求你执行的事情。”也就是说,从一出生就深受集体潜意识的影响,跟随集体行动,并在年复一年地重复中习得并也开始按照「母体」做事。比如,从出生的第一年开始跟随父母参与到家庭的春节活动中,在年复一年的耳濡目染下,学习并了解春节的习俗、仪式和道具。这就成为了一个人一年中重要的几大事件中的其中一件,每年到了年底就会自发地筹备,到了时间点就会开始行动。这就是一种“准时发生,不可抗拒”的表现。如果不做,就会在人群中显得非常奇怪,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做。
华杉老师讲道:“有什么品牌寄生到春节这个文化母体啊?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春节是一个超级文化母体,春晚又成了这个母体中的一个母体。那么,微信在春晚的时候号召大家发春晚红包,一夜之间建立了它的微信支付。春晚是基于一个技术,就是电视技术,在春节这个文化母体建立了一个新的超级品牌,就是春晚。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执行这个母体的重复。人类为我们的每一个行为准备好了母体所需的场景和道具,从母体中来,到母体中去,成为母体,壮大母体,这就是品牌在母体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春晚从春节这个母体中来,然后回到春节这个母体中去,它成为母体,壮大母体,它成了春节的第一品牌。所以说品牌除了是一种商业思想,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这里我看到了,「企业」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其实也就是组织人提供『母体』场景中每个人都需要的活动、仪式和道具。就像,「医院」这个「母体」场景有固定的两类『母体执行人』,一类是新生儿、另一类是临终人群。「医院」组织医生、护士和护工给这两类人提供对应的活动、仪式和道具,像流水线一样,接待和送走一批又一批人。新生命的降临以及亲人的离世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几十年一遇的事情,而对于『医院』这个场景中的人而言,像吃饭一样平常。「企业」为人类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品牌符号』其实就是对企业这个物质载体的符号性提炼。
这里其实也就是华杉老师在《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第51页讲道的『母体事业』:“从企业战略来讲,社会是企业成长的土壤,而企业是社会的公器,为社会解决问题。一个企业战略,必对应一个社会问题,企业的事业,就是社会的事业。社会效益就是经济效益,因为买单的是组成社会的消费者。企业战略不是企业的战略,而是企业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为社会制定的战略。所以,企业的事业之上,必有一个母体事业,就是社会的事业,人类的事业。”
这段话中的「社会」其实就是『人类活动』就是「母体」,『企业』表面上是在服务社会,本质上企业是「寄生」在『人类活动』中,扮演「母体」运行所需要的仪式和道具,这些仪式和道具也是为人类服务的。
企业实现「寄生」的关键点在于创新,其实也就是回答『华与华的事业理论三问』:“我们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我们用什么理论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这里的创新主要是对「母体」发生形式中的『道具』进行创新。技术革命带来了「道具」的创新。就像,移动互联网普及前,需要借助纸币或是信用卡这个「道具」完成商品的交换,而现在是手机支付。支付宝和微信就是寄生在了这个「母体」上。
华杉老师讲道:“我们要强调一个理念,就是文化母体是一直在重复、在循环的,只要你实现了品牌寄生,时间一到,这个消费行为就自动地发生了。接下来我就讲一讲,我们怎么基于文化母体给西贝莜面村寻找一个它的年度营销传播活动。在上一讲已经说了,我们创作超级符号的时候是基于品牌与生俱来的戏剧性。那么现在我们做品牌活动呢,又要基于我们品牌的戏剧性了。我们品牌的戏剧性是什么?I love 莜。有了I love 莜,我们就在日历上找到了2月14号情人节,我们要把情人节这一天变成西贝的品牌节日。那情人节这一天,消费者会被卷入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呢?情侣们会相互准备礼物,一起出去吃个饭,看一场电影……那我们需要在这个文化母体上面创造一个场景,创造一出新的戏剧,于是就有了西贝莜面村的亲嘴打折节。文化母体有两个,一个是情人节,一个是情人接吻,接吻是情人最重大的仪式。通过仪式将品牌寄生在母体当中。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文化母体要足够强之外,仪式信号也必须够强。这个品牌、这家餐厅会成为他们的人生记忆,会成为他们人生的一部分。他们对这个品牌会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品牌植入不是植入一部电影,而是植入顾客的人生。”
华杉老师这里对西贝案例的解读,让我明白了这「文化母体」和『品牌寄生』是如何迁移运用的。我在这里理解了,基于「文化母体」结合品牌与生俱来的戏剧性,可以运用在「品牌符号」、『品牌活动』以及「品牌产品」的创作上,这对应的也就是「文化母体」发生形式中的:符号、仪式和道具。
在创作品牌活动的时候,有三个关键点,一要基于品牌的戏剧性;二文化母体要有超强的原力,被越多人熟知越好、时间越久远越好;三是仪式的信号要强,接吻就比牵手的仪式强。基于这三个关键点,最重要的是:重复。只有「重复」才能在年复一年中牢牢地『寄生』在『文化母体』的日历上,驯养消费者,养成消费习惯,并在重复中成为消费者人生记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