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培训工作中,时常困扰培训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是如何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我们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式、情景式、体验式、研讨式等等,今天我们要跟大家介绍的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情景教学法,一个能让每一个学员都全身心地都能够参与进来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建构主义最经典的四个概念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它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经验、信念和价值观,并且这些都将影响他们学习。而学习就是让学员对已有的信念和价值观进行重新建构,形成新认知的地方。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首先我们来看孔子东游的一个小故事。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让弟子颜回到前面饭馆讨点饭吃。饭馆的主人说提出要求:“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不然,乱棍打出” ,拿笔写了一真字。颜回自认很简单:“我五岁就识此字,是认真的真字。”结果店主以冒充孔子学生将其乱棍打出,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
孔老夫子前去答曰:“此字念‘直八’。”
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快请父子用餐。
颜回不懂,问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 ‘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的事是认不得‘真’啊。
在这个故事中,颜回看到“直”和”八“是”真“字,是颜回已经建立的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范式。建构主义教学是基于学员自己已经存在的知识(图式),如果已有的知识经验较少,都不知道“直”、“八”和“真”是什么,要达到理想的建构高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颜回的看到“真”并且能够辨别出真,就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同化是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平衡是一种认知状态,学员能用现有的图式去同化信息的时候,他处于平衡的状态;当图式不能同化信息的时候(“真”不是真),平衡就会被打破,修改或者创造新的图式(“真”是直八)的过程就是新的平衡。学习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而颜回理解了“真”可以是“直八”,就是一个修改和重建图式的过程。顺应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基于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的四大要素
在建构主义中,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1)情境
在情境教学中,我们以工作中常遇到的典型场景作为教学载体,结合实际工作场景,提炼并设计相应教学情境,让学员以角色参与完成任务推动学员自主性的参与解决问题,并依次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估和复盘,将工作情境搬到培训现场的培训方式。用情景来激活学员已有的知识。
2)协作
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培训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相互协商是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
3)交流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
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员建构意义就是要引导学员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总而言之,基于建构主义的情景教学,是让学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和对情景信息的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应对方案。每个学员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构成自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原来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