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知行合一”是从陶行知先生的名字开始的,据说他本名叫陶文濬,后来改名陶知行,又改为陶行知。后来才知道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里重要的观点。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以前认为知和行是存在先后顺序的,先知后行。估计陶先生开始也这样认为所以改名陶知行。读了郦波教授《五百年来王阳明》,听了他关于知行合一的解读,才认识到知、行其实是一个整体。比如孩子们学习乘法分配律,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孩子们在学例题的时候就已经在习,在实践了,当沉浸体验用这个规律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又会发现变式,学会反用。
做不到就不是真知道,真正的知道就是能做到。这句话有些扎心,自己也经常会陷入“道理都懂,但事情一来到又恢复原样”的迷茫当中,需要不断修炼自己啊。
郦波老师说:读阳明心学,领悟之后的明白人生有三大困惑:一是欲望,二是情绪,三就是习性。习性是很难克服的,你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习惯造就的,都是你的习性造就的。你成功是由你好的习性造就的,你失败是由你坏的习性造就的。我们其实全在被我们的习惯捆绑着。我也深有体会,比如马虎,拖拉,这些坏习惯让本可以做成的事情泡了汤,失去了很多机会。
阳明心学“心即理”,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知行合一”能够帮助你塑造自己、改变自己。“致良知”最后帮你成就自己。 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分三步走。第一步:“知到行”(知道到做到),第二步:"行到合"(沉浸式体验),第三步:”合到一“。”一“就是”致良知“,就是有一个价值性的归宿和再出发。 王阳明最擅长的是对人心的把握。他自己的心强大了,敌人那些弱小的心在他眼前就不堪一击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从知道到做到,然后到沉浸式体验,到价值归宿与价值的再出发,潜在的我的再出发,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