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都会犯错,更何况孩子。犯错是孩子人生成长中的必然经历,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就是剥夺了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但现实中,家长看到孩子犯错就紧抓不放,或者担忧孩子再次犯错带来麻烦直接不让孩子继续尝试。长此以往,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心理学家马努·卡普尔曾提出过“有效失败”概念,他将成功分为有效成功和无效成功,把失败分为有效失败和无效失败。区分点在于,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否从中有所收获,有收获则称之为有效的,没有收获则是无效的。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失败了,且没有得到任何启示和收获。因此,我们要转变对错误失败的态度,转变对孩子犯错的态度,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学会从错误中学习。
只有父母不再为孩子犯错而焦虑责备,孩子才能有足够的勇气正视错误,并且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获得新的经验感悟。
如何把“错误”转化为“经验”呢?这里有两个方法。
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带着目的和问题来练习,不是简单地重复作业,无思考的重复性劳动是一种“无目的练习”,哪怕进行了一万小时的训练,也很难带来实际进步。刻意练习应是“练习-反馈-改进-练习”的正向循环。
专注于解决问题。面对孩子的错误,不要关注错误本身,认为孩子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而是关注错误背后的原因,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孩子如何避免犯同样类型的错误。前者是揪着问题不放,后者是专注于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谨记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的原则。
当家长主动结束管教纷争,专注于和孩子一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孩子的思维方式也会发生积极的改变。他不再试图隐瞒错误,而是把错误看作学习的机会,积极找到避免错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