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笺《老子》第二章,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为老子玄学之六门,举“难易相成”诠释他书。首先释《老子》六三章之“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谓循序以进,渐靡以成。《韩非子 喻老》之“大必起于小,族必起于少”,谓事之尚易作之,不至于为难,尚细作之,无须乎大举。是老子着眼于进取,韩非子着眼于防免。以韩非子意引申五代陈之傅载撰写《明道论》“夫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而前后之事犹如彼此,彼呼此为彼,此呼彼为彼,彼此知名,的谁居处?以此言之,万事可知矣。本末前后,是非善恶,可恒守也?”,以为诸见(意识,同上则)不起,对待自消。总结曰“神秘宗深知六门之交得而不可偏举,欲消除而融通之,乃一跃以超同异,一笔以勾正反,所谓顿门捷径者也”。简言之,老庄之学说,知道六门必须同时存在才能解释世事,但不知道如何对待,故用抹杀法一去了之,以为此法为万能也,故傅载有“万事可知”之狂言。
考傅载之狂言,细绎老子之说,既可见其短板--样本量不足,其样本不足以得出此结论,反例比比皆是。某一直坚持总结必须样本量足够,此仍为我国古代哲学家之短板,方有傅载无知之自信,犹如小童大言炎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