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古诗词中的端午VS现代人的端午

古今端午对比-藏在古诗词里的端午和现代人的端午

              藏在古诗词里的端午

《端午》 -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诗词赏析:《端午》一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端午节起源和习俗的珍贵资料,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文化氛围,是一首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佳作。

《竞渡诗》 -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诗词赏析:

《竞渡诗》不仅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还通过诗歌表达了作者科举夺魁后的兴奋和自豪,以及对往日轻视者的讽刺。整首诗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端午日赐衣》 -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诗词赏析:

《端午日赐衣》不仅展现了杜甫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古代端午节赐衣的传统习俗和当时社会的风貌。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诗词赏析:这首词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节日景象和风俗人情,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习俗的珍视。同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这首词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浣溪沙·端午》 -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诗词赏析:《浣溪沙·端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前的准备、节日的热闹氛围以及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词中色彩丰富,笔触细腻,画面感强,同时运用象征和隐喻,含蓄表达节日氛围与女子情感。从文化角度看,此词体现了苏轼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以及对人生美好与快乐的追求。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端午节的欢乐与祥和,还能领略到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现代人的端午诗词

                  端午节怀思

龙舟破浪水中央,鼓声震天响四方。

粽叶飘香传千里,艾香盈室保安康。

时光荏苒又端午,传统习俗永不忘。

屈原精神永流传,家国情怀心中藏。

在这首诗中,诗人首先描绘了端午节划龙舟和吃粽子的传统习俗,接着通过“时光荏苒又端午”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珍视和怀念。最后,诗人将屈原精神与家国情怀相结合,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和情感哲思,使得传统习俗在现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