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白沙对孔子思想的四重质疑

1. 尊君权漫无限制——孔子周游列国时反复强调“君君臣臣”,却从未提出限制君权的机制,结果被后世帝王借来为专制张目。

2. 讲学不许问难——孔子在世时即以“道统”自居,排斥异见,“不许问难”的教学法为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埋下伏笔。

3. 少绝对之主张——孔子言论多用“中庸”“仁”等弹性极大的概念,缺乏严密逻辑与可检验规范,容易被各色权力“各取所需”。

4. 但重作官,不重谋食——孔子周游列国以求仕,对社会经济与民生疾苦着墨甚少,导致知识分子以做官为荣、以治民为责,却很少真正关心生产与财富分配。

他进一步指出,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孔子被塑造成供帝王驱使的木偶;修庙、祭祀等仪式把活的思想冻结成死的教条,形成了“政治傀儡化、形式化与神秘化”的尊孔实践。易白沙呼吁拆解这些神圣外衣,还原“真孔子”与思想自由空间。

他的批评之所以尖锐而深刻,一方面源于对两千年“尊孔”历史的宏观透视,另一方面也来自对孔子学说内部缺陷的显微剖析。在新文化运动的语境中,这种“既肯定孔子本人,又必须打碎被历代统治者神化后的孔教”的立场,成为后来“打倒孔家店”口号的先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