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得出来的养育》李一诺
第4章 改下脑回路
孩子是活在当下的大师,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明显。
成年人收获了“成熟”,但似乎也丢掉了生活在当下的能力。我们不是生活在过去,就是生活在未来,唯独不在当下。
面对孩子时,所谓“尊重当下”,就是看到孩子沉浸于某件事中的时候,提醒自己,先不打扰,让他做,让他想。这就是个了不起的开始了!
允许孩子有大块的而不是碎片化的时间;允许发生;支持和鼓励。
学会感知“水流”的方向,顺势而为,才是真的“活在当下”。
每个人都有匮乏感。因为我不够好,所以我的孩子不够好,因此我要努力让我的孩子足够好。当你做到了你认为的足够好的时候,又会发现另一个“别人”,你又接着去跟随。
通过夸张,孩子知道“你真的懂得我的情绪”了,也才能“放下”。
合理,是因为孩子其实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要求有时候是不讲道理的(嗯,我知道这句话有点绕),但如果你说她不讲道理,那她是绝不会承认的(别说孩子了,我们不也一样吗?)。
第一点,察觉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允许自己做一个呼吸,提醒自己,先不着急逃跑。第二点,给自己一个短暂的停顿,做一个呼吸,几秒钟就够。
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做不到也没关系。
这是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过去,就是生活在未来。不是为过去懊悔,就是为未来担忧,而且每天在不自觉地把这些懊悔和担忧投射到孩子身上,用“为孩子好”和“教育”的名义,把他们从最宝贵的“当下”拉了出来。
人生到最后,追求的是什么呢?最高的“成就”不是钱和物本身,而是幸福生活的能力,是吧?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无非是开悟,是吧?开悟,就是时时刻刻活在当下,拥有无尽欢喜。
我的感悟:我想我作为一个人,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是我的最终追求,也是我想带给我两个宝宝的能力。读了书,发觉幸福生活的能力。就是能时时刻刻活在当下,不为已过去的而懊悔,不为未发生的未来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