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机的理论,例如,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等。其中逆转理论是一个比较前沿的动机理论。阿普特尔(Apter,1989)与他的同事提出 ,称之为逆转理论/反转理论(reversal theory)。
该理论试图解释人类是如何从对立的一端转向另一端,他们认为人们的心理需要是对立的,概括起来有四对相反的元状态:
目的的-超越目的的,顺从的-逆反的,控制-同情,自我中心-他人取向。进而有不同的动机模式。每对动机状态都是按相反方向对应排列的(表1),在当前任务中每对动机的两种状态中只有一种能被激活.
例子:跳伞中紧张与兴奋的逆转,就是从有目的的状态转向超越目的的状态。
如结婚的当天,天公不做美而下起大雨来,身为当事人的你会怎么想呢?对婚姻生活充满自信的人可能会认为“天下甘霖,真是个好预兆”,于是按照原先的计划行程,高高兴兴的举行婚礼。可是对婚姻生活没有信心的人可能就会认为“这场大雨不是把我们未来的美梦都冲走了吗?”于是心怀恐惧而一直认为这是个不幸的症兆。
异类的作者格拉德威尔有一本叫做《逆转》的书,副标题是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在《逆转》中,他的核心观点非常明确:“随着环境变化,有些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有些旁人看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
逆转就像触底反弹一样,有些“值得经历的困难”,“能帮助我们去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若能克服这些障碍,就能做得更好”,这是逆转的关键所在,可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像书上成功案例中人物一样,还是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倒下了。对于普通人而言,面临逆境,需要的是理智和坚持,理智,是为了在“扬长避短”还是“取长补短”间做出选择,坚持是为了奔赴最终目的地。
一个人若想真的取得逆转必须经历“绝望”这一过程。你要有足够的劣势,以至于你别无选择。 家庭的财富、生活的安逸、教育的资源等等,这些东西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所有这些往往呈现倒U字型曲线,合适的程度才是最好的。 过多的选择,往往导致结果回归平均。
许多时候,一件事情总有两种看法,悲观的人凡事总往坏处想,于是常使得单纯的事情变为困难而复杂。当然我们无法改变既成的事实,可是若能往好处着想的话,心里就比较开朗舒适了。也就是说利用这种情绪意识的转换,可消除不安状态,而达到改观情势现状的效果。
自身的看法常可影响未来生活的好坏。因此我们这个章节主要就是要讨论如何将悲观颓废的意识变为乐观积极的意识。不管哪一个人都一样,每当遇到失败时总会陷入一种悲观绝望感。而这种绝望感非但无法改变现状,反而会使自己愈陷愈深终就无法自拔。
为了使自己从这泥沼中挣脱出来,最重要的就是转换自己的消沉意志。也就是将自己的悲观想法变为乐观想法,而这种想法上的转变在心理学来说,就是所谓的“反想法”。
能够如此想的话,自然能给予自己最大的信心和勇气,对于未来的成功当然希望浓厚了。据说有位著名的英国作家,对于自己一时的思绪不振有一个独特的解决妙方。就是当他笔触不顺,思绪受阻时,他总是翻阅一些中学时代的日记或文章,以借此增加自信,而重升写作的欲望。当然,日记上记载着各种过去的生活情形及心里感想,其中必然包括不少的喜乐和哀伤。
同样的,翻阅昔日喜欢的书籍,也会给自己另一种心灵感受而达到激励士气之效。
因此当你们一时事业或工作不顺时,不妨回顾一下过去吧!我有一位在高中担任英文教员的朋友,他对提高学生的英文学习情绪别具妙方。据说他每次遇到成绩不好的同学,都告诉同学以“我的英文虽然不好,可是”为开头作一篇文章,当然文章中还需参杂一些英语单词。
结果,同学们的文章里,有的写着“我的英文虽不好,可是我背了很多英文单词。”有的写着“我的英文虽不好,可是我的发音很好。”等等。在此我们要注意的并不是“可是”以后的字眼,而是“可是”这个转折语。
就是因为这个转折语,使得原本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学生有重现生机的感觉,因而进一步肯定自我,而挽回英文的劣势局面,运用这种语气的转换,常可以改变自己的情绪,达到重拾信心之效。
或许你有“我浑身都是缺点”或是“我的优点很少,缺点却是一大堆”的想法。而有一种方法正可以除去这种自卑的心态,就是不管你的优点多么地微乎其微,每天多去反复注意几次吧!达到放大优点的效果!
例如,要讨得女孩子欢心的时候,你可以重复地赞美这个女孩子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就像说“你的皮肤真好”、“你的皮肤真得像凝脂般吹弹即破呢!”等等。一再强调女孩子的重点之后,可以使她对自己充满自信,好像整个人都很漂亮一样.
结果不但女孩子忘掉自己的其缺点,你也一定可凭此卓越的说服术赢取芳心。这个方法就是利用反复注意的原理,使自己的一点优点不断扩大,进而忘了其他的缺点。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态都跟那个女孩子差不多,不断注意自己的优点之后,可以增加内在信心,使得整个人的意志力大为提高。
若是你一向认为一我的个性内向害羞消极动,只有性情温和这项优点”,此时,你可以改想成“我的优点是温和善良。”而且一再重复如此想的话,你可以忘了其他消极、被动的缺点,而对自己充满再前进、再出发的自信。
我也常在戏剧节目中,看到这种利用滑稽动作而转悲剧为喜剧的情形。就好像男主角因车祸而双手受伤无法动弹,可是他不愿见到周围每一张因他受伤而愁眉不展的险,于是他故意用脚去夹东西,去摸人,这惹得大家破涕为笑,原本哀伤的气氛也跟着消失了。
所以当你们情绪不安或消极颓丧时,做些夸张的表情使自己发笑吧!一味想着“若不,就无法”的话,常便事情无法达成。夜晚失眠时,一般的经验都是一直在脑里重复“再不快睡着的话,就”的想法,结果心里愈来愈慌,终究无法成眠。相反的,若是告诉自己“我已经工作一天了,得好好休息”,结果竟是不可思议地一觉到天明。
像这样,无法使意识的目的实现,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反转现象”。一味想着“我若不,就无法”结果常真的无法达成所愿。因为这种意识很容易造成心理压力,使得原本还不错的事变得更糟。因此不论遇到任何事情,你们千万不能心浮气躁,而且不要再有“若不,就无法”的想法,一念之转,你会发现这种心理意识所产生的结果,确实比前者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