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4月3日
读书内容:143——152
金句摘抄: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确是以艺术的魅力激起了我们千百年来对理想社会和美好山水的不断追求。但更有普世价值的是它设计出了一个人心理的最佳状态,这就是以一变以不变应万变,永是平和自然,永葆一颗平常心。他以亲身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接着又用自己的作品定格升华传达了这种感觉。他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埋下了一粒桃花源的种子,无论如何斗转星移,岁月更替,后人只要一读陶诗陶文,就心生桃花,暖意融融,悠然自悟,妙不可言。
陶渊明一生大多身处逆境,但他却永是开朗。不是说这逆境不存在,而是他能精神变物质,逆来顺推,化烦躁为平和。他以太极手段,四两拨千斤,将愁苦从心头轻轻化去,让苦难不再发酵放大,或干脆就转而发酵为一坛美酒。马克思说:“受难使人思考,思考使人受难。”世上总有不平事,尤其是爱思考的知识分子,世有多大,心有多忧,忧便有苦,苦则要学会排解。
翻阅史书,我们发现凡真正建功立业,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其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静谧的桃花源,能隐能出,能动能静,收放自如。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火烧赤壁,舌战群儒,一生何等忙碌,但留下的格言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政治抱负多么强烈,但他心里的支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的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的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去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的植根在后人的心中,让人不断的去追寻。
感悟:
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陶渊明一直活着。一直活着的,还有他美好的桃花源。不管生于怎样的时代,人性的欲望总是难以满足。人的苦、痛、病、愁,从来不会远去。乱世有乱世的愁苦,盛世有盛世的压力。怎样让自己葆有内心的平静?
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王阳明说:“在世上磨,心上练。”“常快活”……
两个人,一个是唯心主义,一个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他们对于人生的达观,他们内心的平静永远让我们震惊。
束缚人心的,让人烦恼的从来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内心的追求,心若自由,则外界的一切都困不住。“既自以心为形役”,只要不让心情为外形所依,就可保有心灵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