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你家两个娃,年龄相差那么大,会吵架吗?我想了一下说:不会。后来朋友又跑去问大宝,大宝说:肯定会啊。朋友过来说我骗人,后来我发现朋友说的和我理解的不一样,我理解的吵架是他们中有矛盾两个人无法自己解决。而我看到的是这样的:大宝和二宝因为一件事情两个人意见相左,他们自己协商决定,后来也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对我而言他们是没有矛盾的,因为问题到他们那里就已经结束了。再说说最近发生的事,周末比较晚回到家,两个娃一看到我就叽里呱啦的说个不停,感觉我们好像阔别已久。大宝把她一个礼拜发生的事情都吐槽一遍,二宝先是告诉我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我跟他们分享我工作上的事情。大宝说我们是母女、朋友,更是闺蜜。那么怎么样才能创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呢?
首先,是自我整合。在自我整合里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及时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避免出现“踢猫效应”。所有为人父母者都知道,在与配偶、朋友、亲戚、上司或同事关系中,有时候,为了防止严峻的冲突,或维持一段健康的关系,自己也需要做出改变。在亲子关系中,父母通过调整自身的某些态度、观点、想法、认知,可以更好的避免与孩子之间的很多冲突。比如今天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被领导批评了、流失了一个大客户等等,回到家再看到一个在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娃,火势迅猛的燃烧,于是出现一场“河东狮吼”的场景。如果我们能在下班后到家前即时处理自己的负面的情绪,可以下有效的降低亲子冲突发生的概率。第二,接纳自己。一个人接纳他人的程度和接纳自己自身的程度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一个能“实事求是”接纳自己的人,也会对他人有更多接纳。那些对于自身很多特性都无法忍受的人,通常会发现他人身上有更多无法忍受的地方。父母若通过独立的、有效的努力满足自己的满足,不仅能够接纳自己,也不需要从他们孩子的行为中寻求对我自我需求的满足。他们不需要他们的孩子以某种特定方式成长。比如有的父母自身性格比较内向,他们无法接纳那个内向的自己,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外向一点,孩子一旦出现内向的表现就各种嫌弃。第三,我们真的爱我们的孩子吗?经常问自己:我们真的爱我们的孩子吗?还是我们只是喜欢某一类型的孩子。比如看重体育的父亲,常常会不喜欢一个兴趣和天赋都与体育无关的孩子。《P.E.T父母效能训练》里有这么一句话:爱,“如此所是”,而非“如我所想”。带着观察、带着欣赏、带着包容、带着接纳、带着倾听、带着觉察、放下身段去爱我们的孩子。
其次,学习。持续不断的学习,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还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的平和、安定。没有学习的真理都是个人自己的人生体会,就特别容易跟别人发生冲突。多读书可以让你的真理变得更有弹性,让自己的真理和其他人的真理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融合。可以看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的书,阅读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其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杂志,参加读书会、沙龙活动、亲子教育类的讲座等等。
最后,在亲子关系中,把关系摆在第一位。做为父母的我们通常会说我们非常爱我们的孩子,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这样的:我学习好了,爸妈才会爱我。我成绩上去了,爸妈才会爱我。我作业做完了,爸妈才不会骂我。我让弟弟/妹妹了,他们才会关注到我。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无条件的爱,而是有条件的,爸妈爱的是成绩不是我,爱的是那个表现优秀的孩子,传说中“别人家的娃”,我很想做到那样,可是我怎么努力都无法做到的。我儿子经常会问我:妈妈,我这次*了,你开心吗?我问他:那你自己开心吗?你开心妈妈就开心。让他知道,无论怎么样的他,我都爱他。同时也把权力、责任还给他,让明白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他自己说了算,他为他自己的人生负责。还有在大人生气的时候,会说出各种难听的话,曾经我们在一个学校一个年段做了一项调查。调查的内容是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爸爸妈妈说什么?收到的字条超乎我们的想象,你是猪什么的是最普通的,人在生气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往往是破坏性最强、伤害性最大的,对于亲子关系来说也是最具破坏力的。所以在我们生气的时候,在我们要开口说话前,我们先问自己:我说的这句话是对亲子关系有帮助的,还是具有破坏性的?
亲子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容易的是有相关的研究、经验、书籍可以查找、借鉴,难的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但是只要我们勇于“攀登”家庭教育的“高峰”,一定能登顶,收获一份亲密、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