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是一种信念,但只是相信技术能够改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要改善课堂,必须先做到三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刻意地练习,从没有技术的课堂,到简单运用技术,再到熟练应用,最后抵达融合创新。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要研讨反思,深刻理解。再者,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始终怀抱热情。正如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所说,要养成某种习惯,那就去付诸行动。要不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避而远之。要想改变一个习惯,那就做点别的事来取代它。
在信息化教学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学生的当场产出作为课堂素材,因为教材来自学生,所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这种能够表达出学生思维和学习状态的课堂,更多地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书中提出,以学生为重谢的课堂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设计难度较高的任务,学生必须具备完整的基本概念,综合应用这些概念才能完成老师所指派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的任务,而不是简单的问题。
在读完第一模块之后,我更加认识到教师要改变观念,转换课堂模式,从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获得一套心法,使教学朝向更为生本的课堂前行。首先是少才是多,用英语来说则是less is more。虽然只是短短的几个字,却蕴含了大大的道理,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占用时间要少,课堂说话要少,给的提示也要少。其次是无才能有,也就是上一段所提到的,教师只准备必要、少量的教材内容,利用来自学生的课堂素材,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最后是慢才是快,教师要使学生沉浸在教材、学习活动、彼此的研讨与对话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学好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内容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