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跟陈蕾老师共同学习《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每日共读、打卡,收获满满。
什么才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呢?以往的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21世纪的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除了教师讲授的时间比例要少,要体现以生为本,还要经过三个阶段:调动思考力的高效课堂、建立合作意识的团队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的学生中心课堂,而科技,则能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做出积极贡献,它为教师提供精确数据作为教学策略参考,也给学生创造了新的学习机会。以生为本,更重要的还有学生能否养成足够的自学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习惯,在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无法照顾到全体,唯有彻底转变课堂形态,才能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其中,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教育质量才能真正提升。
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看似简单的十二个字,却蕴含了大大的智慧。这也是一套凝结了大智慧的教学心法。少才是多,并不是单纯地把一些外在事物变少而已,而是将深厚内涵以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常常提醒自己占用时间少,学生时间就会变多;说的话少,学生表达的就多;提示给的少,学生的思考就会变多。无才能有,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材料由学生来供应、来生成,恰恰真实反映了学生当时的思维,也恰恰符合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信息技术的参入使学生的生成变得非常方便,老师刻意的“无”,滋养了学生思维的土壤,才有了学生茁壮生长的空间。 慢才会快。平均分配每一单元的教学时间是不恰当的,而应该是开始时“慢”,这个慢是为了后来的“快”打好基础。如何慢呢?就是“沉浸”,使学生沉浸在教材中,沉浸在学习活动中,沉浸在彼此研讨与对话中,万事俱备,植物才能欣欣向荣。
教师,更应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说太多,不要给太多,不要想着要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