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美篇,ID:王府堂前燕,文责自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提起这首诗,很多人都不会陌生,甚至都能朗朗上口,围绕“人面桃花”衍生的文章、歌曲、影视剧层出不穷,成为了不朽的名句。
注释:去年的今天,在这个犹如世外桃源的小院里,我遇见了一位令我心动的少女,她那俏丽的容颜和正在绽放的桃花交相辉映,让我一见倾心难以忘怀。时隔一年之后,依旧在这个桃花盛开的季节,我又一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小院门前,却没有再次见到那个令我魂牵梦萦的容颜,只有遍开枝头的桃花,依旧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
这是唐代诗人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春游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在院门上题写的诗句。
这首诗的名字叫《题都城南庄》,诗句以白描的语言手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一段简单的人生经历,诉说了一个哀婉惆怅的凄美爱情故事,道出了无数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共鸣,令人身临其境,久久回味,成为了脍炙人口经典名句。
我们可以想象崔护在小院门前题写这首诗的心情,以及当时他心中充满的追忆和惆怅。
崔护,(公元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全唐诗》共收录了其诗五首,皆是上乘佳作,尤以这首《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成为了崔护的代表作。
而诗中的少女“绛娘”,遍翻史料却鲜有记载,她的名字更多的是与这首诗产生关联。这段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其真实性也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人面桃花”究竟是创作还是真有其事,至今各说纷纭。除了诗句并未查阅到有关崔护和绛娘的历史真实记载,我们所得知的崔护与绛娘的爱情传奇,究竟是后人杜撰还是确有其事无关紧要。
但我们依旧相信这段恋情的真实存在,因为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心驰神往。让我们一起品味那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走进诗人崔护那段如梦如幻的“桃花缘”。
唐朝德宗年间,有一名叫做崔护的读书人,他去都城长安参加考试,虽信心满满却名落孙山,这不免让他心生抑郁。此时正值清明时节,窗外和风暖阳、春意袭人。崔护步行出城,边走边欣赏着春天的美景,走着走着也不知道走了多远,总之感到十分劳累和口渴。正在此时,他看到一片桃花林深处掩映着茅屋一角,似有一户人家,便想去讨杯水喝,于是他沿着桃花林里的曲径走向那间茅屋。
那是一个用竹篱圈成的小院,院落简朴雅洁,院里和院外一样种着桃树,桃花灼灼,缀满枝桠,几枝桃花伸出篱墙,与院外的桃花林浑然一体。
崔护走到木门前,轻轻地敲了几声门。片刻之后,他从门缝里看见一位身材苗条的女子从茅屋里走了出来。
女子走到门前,从门缝当中看到了眼前的陌生男子,然后轻声问道:你是谁?
崔护对着女子施礼,告知自己的姓名以及来访的缘由。姑娘犹豫片刻,既没有开门,也没有将其赶走,而是转身回屋,过了一会儿,姑娘端着茶盘从屋里再次走出来打开院门,对他说:公子请用茶。
当院门打开的那一瞬,女子的面容对于崔护来说,可以用“惊艳”两个字来形容。眼前的女子长得眉清目秀,白净无瑕,透露着一脸灵秀,她站在门前的花枝下,鲜艳的桃花衬托着姑娘的面容,如梦如幻,如同盛开的桃花一样美艳。
崔护的内心顷刻间被女子的美貌所征服,目中充满了爱慕之情,他忍不住多看了女子几眼,女子含羞低下头去。
在崔护品茶的时间里,我们并不知他与这位女子究竟交谈了一些什么,也不敢妄加揣测。但唯一能肯定的是,崔护英俊的容貌、丰富的才识、以礼待人的品质深深打动了女子的心,让女子从此过目不忘,心有归宿。
关于此细节有多种版本,有版本说姑娘将崔护让入茅屋之中,崔护“以言挑之”,女子默然,但彼此目注者久之。
“以言挑之”的字面解释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进行试探性发问,揣摩他人心理,诱导他人思路。
对于一个书生来讲,在女子面前“以言挑之”,无疑是减分项,足以颠覆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形象。
另有版本说姑娘将崔护让入院中,“相谈甚欢”以至于忘了时间。
唯一没有争议的事实,就是女子是孤身一人在家。按照常理来说,一位女子独处家中,遇见陌生人来访,端茶倒水已是颇尽待客之道,即便对其心生好感,也不能随随便便将陌生人引入房间,将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
古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单独在一起多说几句话尚能召来非议,做为读书人在女子面前要始终保持彬彬有礼,言语不能轻浮,更不能侃侃而谈,忘乎所以,以免失了读书人的体面。
我想象的情况是,崔护就站在门外,女子站在门内,崔护品了女子的茶,两人有过短暂交谈,虽然谈话内容不多,但他们彼此知道了对方的名字,女子也了解到崔护的一些底细。
茶也喝了,想打听的信息也打听了,不用纠缠崔护到底喝了人家几碗茶,聊了多长时间,但他总会向女子道谢告辞。崔护转身走后,女子轻倚院门,眉目含情默默望着远去的崔护,直至从自己的视线中消失。
我相信崔护一定会回头相望,看到了目送他的女子,我也相信他们在目光相对之时,彼此的眼神中都流露出依依不舍。
崔护对女子一见钟情,女子也对崔护情投意合。喜欢上一个人有时只需一眼,忘记一个人或许需要一辈子。
后来,崔护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很多时候,他都对这位女子思念不已,但为了父母的期望和今后的前程,他必须要专心攻读以获取功名。第二年长安赶考,崔护终于如愿考中了进士。
又是一年清明时,桃花如期开放,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日子,那明媚的春光,堆积如山的思念以及金榜题名的喜悦,化为他再次寻找那名女子的期盼。当他再一次来到了那座日思夜想的茅屋之前,所有景象和去年一模一样,只是院门紧闭,门上多了一把锁。
崔护在门前等了许久,围绕着篱院反复踱步,却始终不见有人回来,心中不免涌起无尽的失望与惆怅,于是他在院门上题下了那首情意真挚的抒情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在长安居住几日,崔护得到了被外派为官的消息。也许一走,与心中的女子从此再难相见。赴任之前,他又专程去了桃林中的茅屋,想象着去年的情景会又一次重演,然后对女子表达爱慕之情。
不料开门的却是一名老汉,崔护问起一年前给他端茶的少女,当得知崔护的姓名时,老汉涕泪横流,他告诉崔护那是自己的小女,就在崔护来之前刚刚去世。
老汉告诉崔护,女儿名叫“绛娘”,自从去年清明见了你,日夜牵肠挂肚,只说你若有情,必定再度来访。然而她等了一天又一天,春去秋来,总不见你的踪影,朝思暮想,恍然若失。时过一年,小女本已绝望,前几日到亲戚家小住,归来之时见到门上所题诗句,后悔自己错失良机,以为今生无缘再见,因此茶饭不思,愁肠百结,溘然离世。
面对少女冰冷的身躯,忆起昔日少女与桃花争妍竞艳的鲜活容颜,崔护肝肠寸断,悲从心起,眼泪一颗颗的滴落在少女如同睡去的恬静面庞上。如果不是自己题写的那首诗,少女也不会伤心离世。虽萍水相逢,但女子比他更为痴情,把崔护化为了生命的全部。
或许是崔护对少女的真情感动了上天,也许是爱情的释放唤醒了少女的心,总之少女悠悠地苏醒过来。她双目微启,唇角微动,认出了崔护,当崔护喊出了她的名字时,绛娘泪如泉涌。
崔护如愿迎娶了绛娘,成就了一段人间佳话。
绛娘殷勤执家、孝顺公婆、和睦亲邻,夜来红袖添香,为夫伴读;崔护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仕途一帆风顺,后官居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而他写下的那首《题都城南庄》也从此成为了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
人死岂能复生?“人面桃花”的故事无疑充满了传奇色彩。崔护是唐朝的诗人,史书也有关于崔护的记载,但遍查史料,对崔护的生平事迹记载却只有寥寥数笔,多与其诗作有关,遍读崔护的其他诗作,内容多于景物有关,不仅难以找到与“人面桃花”有关的“续集”,也找不到与任何女子有关联的情感诗句。
至于故事中女一号的绛娘,除了“人面桃花”的故事几乎找不到任何史实记载,或许是后人钟爱这首诗由此衍生的传奇故事吧。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崔护至少有过真实的经历,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流传千年的经典爱情诗句。至于崔护本人是不是止于诗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从而留下了感慨,或者真有这段爱情的延续,当他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不会考虑后人会如何评说。
一次偶然的邂逅,迸发出绚烂的爱情火花,令双方心神荡漾,魂牵梦萦,心灵深处流淌出的那种纯粹的爱恋和优美的相思,是永远不愿惊醒的一个世界。
这是无数人心目中向往的爱情。
现代人这样,古人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