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厢情愿的思维或者贪婪的欲望都可能让人放松对可信性的警惕。而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关键的时候擦亮眼睛。
4.1断言及其来源
评估可信度:1.断言本身;2.断言的来源
审查断言需要问的问题:
4.2.什么情况下断言的内容缺乏可信性?
该断言与我们观察到的或我们已知的(我们的背景信息)或其他可信的判断相冲突
4.2.1
有各种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观察或记忆。注意力不集中、牵挂着其他事件或情绪不宁等都可能引起观察的种种偏差。不可否认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观察力。
我们的信念、希望、担忧和期望也会影响我们的观察
引申:一厢情愿的思维:任由希望和愿望影响我们的判断、粉饰我们的信念时,就犯了一厢情愿的谬误。
个人兴趣和偏见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
记忆也可能具有欺骗性。
4.2.2
我们总是基于背景信息,大量已被证明的信念,包括我们从自己的直接观察中学到的事实和从其他途径了解到的事实来评价各种报道。
在我们的背景信息中,有很多是被各种材料充分证实了的。背景信息充当着我们的知识储备的信息库。当我们遇到与背景信息相冲突的各种报道时,即使无法通过直接观察来反驳它。我们通常也会拒斥它。
事实上,通常情况下,我们首次面对一个断言时,如何处理的一个例证。我们首先赋予该断言一个特定的初信度,即粗略评判一个断言对我们而言是否可信。这一评判取决于该断言和我们的背景信息有多大程度的一致性。
作为一名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你要做的就是在考量与背景信息相冲突的断言(初信度低的断言)时,信任你的背景信息,但与此同时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头脑,并意识到更进一步的信息有可能会让你放弃原被视为真实的断言。这是艰难的权衡,但也是值得探究的活动。
背景信息对于适度评价一个断言的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在不具备有关某主题的背景信息时去评价有关报道的可信度就是勉为其难。你的背景信息面越广,你就越能胜任对给定报告的评价。
丰富知识的不二法门是:广泛阅读,自由交谈,培养探究的态度。
4.3.什么情况下信息的来源缺乏可信性?
4.3.1
利益相关方:通过我们的信任获益的人
利益无关方:不以任何方式从我们的信任中获益的人
在评价信息来源的可信性时首先要关注发布信息者与其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利益相关。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相信利益相关方之前先相信利益无关方。
4.3.2 体貌及其他特征
人们常常根据无关的因素以及一些其他无关特征(衣着)来判断某人的可信性。
但实际上,我们无法仅仅通过注视一个人来确定他的真诚、知识或性格。
利益相关方与其他信息来源相比,可靠性程度较低
4.3.3 专业性
判断一个人的专业能力:
教育和经验常常时最为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成就、声誉和职位等。
教育包括但不限于正规教育。
但仅凭长时间从事于某工作,并不足以证明他对此拥有丰富的经验。最重要的是于当前问题有关的经验。
直接与当前问题相关的成就才是衡量专家资质的要素。
衡量专家资质的最可靠的声誉是在所从事的领域里其他专家心目中的声誉。
在利益得失相关的时候,即使试图保持客观,也很容易失去客观性。
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有责任暂不决断到底认同哪位专家的意见。
面对观点的合理态度:同意最权威的观点,同时足够开放,在面临新的证据时修正观点。
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
媒体越控制在少数人手中,我们越容易得到被“操纵”的信息,或是政府自身或是媒体的控制者,会向我们提供有倾向性的信息。
重要的是,即使某种结论和我们的偏好相吻合,如果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持,纵然这些结论是记者、专栏作家或广播员告诉我们的,这些结论也并不比市井百姓的街谈巷议更加可信。当这些媒体不加论证地宣称符合我们偏好的结论时,我们尤其要谨慎对待。
4.4.3 媒体的偏见
针对是否可接受来自新闻媒体的断言:
1.像常人一样,在新闻媒体工作的人有时也会犯错误;他们有时也会接受缺乏重组证据的断言,有时也忽略了审查信息的来源。
2.媒体也会承受压力,有时也会受到政府或其他力量的操纵。
3.除少数媒体外,大多数媒体都部分地受利益驱动,因而面临着来自广告、所有者和经理人的压力。
最后,我们不能忘记在很大程度上媒体是社会的折射。如果我们大众都满足于凭感觉、肤浅的、被操纵的新闻,那么最终我们也只能获得这样的新闻。
4.4.4 电台访谈节目(传统新闻外的有趣重要的事实)
众多嘈杂的声音让我们莫衷一是
4.4.5 电视辩论节目(带有倾向性的新闻)
新闻的倾向性:
好处:看到与他们本来所持观点不同的信息、观点
弊处:片面强化了观众的信念,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没有证据支持的观念
在面对政治新闻或者评论的时候,要让我们自己的耳朵更加机警(目光更加审慎)。虽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它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当你在缺乏证据支持的情形下准备接受一个主张的时候,特别的,面对那些你本来倾向于支持的观点的时候。
4.4.6 互联网
评价互联网来源信息时,应该比审查来自印刷媒体、广播或电视的信息时更为谨慎。
第一类:商业来源和机构来源
第二类:个人网站和团体网站
评估网络的可信度:
无论网站的视觉效果多么吸引人,都不要因此左右自己的视听。
一个色彩耀眼的设计不应该让我们忽视该网站信息的来源和所提及的人物的信用。(从某个来源发布的信息的质量不会优于该来源本身)
就规模和影响力而言,成长最快的信息来源时在线的维基百科。
对于获取某话题的相关知识而言,点击维基百科或许是很好的起点。但对于从该渠道获取的信息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
如果相关话题对你而言是重要的或者是你要提交的作业,维基百科就不能是唯一的信息来源。
另一来自互联网的信息源就是博客。对于通过博客获得的信息,一定要验证于其他途径。
在运用键盘和浏览器获取信息的时候,要注意甄别,不能轻易信之。
4.5 广告
广告是尽力抑制人类智力以便从中牟利的科学。
现代社会中,除了政治而外,当数广告最能检验我们对可信性的识别力。当面临种种广告或推销时,最好的策略就是持怀疑的态度。
广告人斥巨资用于制造我们新的渴望和新的担忧——并因此创造出一种需求,即购买广告的产品来满足那些渴望或消除那些担忧,以此改善我们的生活。
广告的分类:
一类为提供理由的“承诺广告”(承诺无保证,且极为模糊)
另一类不提供理由:(1)触动人心(2)明星代言(3)描述环境为我们希望置身的环境
广告商是最典型的利益相关方。
广告本来就不是用于论证购买产品的合理性的。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设计广告总是为了服务于支付广告费的人,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销售。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要做出合理的购买决定,就不能限于获取广告所提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