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人原创
首发ID:微信公众号:艺宁的小院
临近春节,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童年大山里过年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到了冬天,人们都在忙着为过年做准备。因为大人们每一句话都离不开过年这个话题。
大人们忙着挖地种土豆,砍柴捡柴为过冬过年烤火做准备,母亲最喜欢捡丫丫柴。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要带动身边的家人。我们居住房前屋后到处都是一捆一捆的干树枝。
到了腊月二十几的时候,母亲还要去竹林里捡干竹杆,她说用来大年初一煮汤圆,一次就煮熟,这样来年,顺心如意。
到了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就开始打扫卫生,主要是打扫厨房上面的竹盘烧的柴火烟熏的黑灰尘。
那可是个大工程,母亲戴着帽子,围着头巾,还要把厨房的锅盖好,落下来的黑灰层就落在灶台上面。到最后一并,一起打扫干净,就大功告成。
到了腊月二十五六,就开始推豆腐。又是一个烦琐的大事,有时候奶奶会找母亲一起合作,因为爷爷大多时候都叫不动。或许爷爷现在来看,就是回避型人格。家里很多事情,奶奶是指望不上。
这个豆腐有一部分用来做霉豆腐,就是一种咸菜,有一部分留着过年吃。过年吃的豆腐就用柴灰粘在豆腐上面,拿到经常烧柴火的竹盘上面去放着,一直要保存到春节。吃的时候,拿来洗了豆腐上面的灰,就可以煮了,吃到春节过完。
我们家每年都是腊月二十七,推豆腐,因为腊月二十七是母亲生日,母亲喜欢吃豆制品,当然喜欢吃豆腐。
到了腊月三十,就开始吃团年饭,我们家吃一顿,二叔家吃一顿,奶奶家吃一顿,就正式过年啦。在我的记忆里,奶奶这个婆婆做的很好,过年过节尽自己的力量,把媳妇关系也维系的好,把孙子孙女们也照顾的好。
其实奶奶都不认识字,能做到这样,在我眼里,既是一个有爱能干的奶奶,也是一个优秀的婆婆。奶奶的儿媳妇们对奶奶印象都好,整个家族能维持下来,很大一部分都是奶奶做出了努力。
到了正月初一,凌晨12点,院子里就有人放炮啦,能听到鞭炮声,那大多是思维比较开阔,比较大方的。
我爸再吝啬,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也会放几个炮。或许他是为了满足他自己开心吧。我到过年都没有一件喜欢的物品,顶多买件衣服,都不是我喜欢的款式。就是跟着大人们吃几餐肉,走人户。
正月初二就开始走亲戚,大多都是跟母亲一起去外婆家拜年,在外婆家还是比较开心,因为那些亲戚心胸思维开阔点,没有那么刻薄吧。
走亲戚也叫走人户,有时候父亲都要回家照看家里的家禽。家里有牛有猪有鸡,它们也要每天吃。有时候奶奶帮着照看它们一天。
走了几天亲戚,到了初五初六,一家大小全部都回到山里的家了。干两天活,收拾一下家里。因为正月初九爷爷过生日,周边的亲戚们都要来给爷爷祝寿。
也就给春节过年收尾了,大人孩子们都比较开心,奶奶会把最好吃的食物都拿出来,招待客人。我最喜欢吃奶奶家的鼎罐炖腊肉,真的香啊。或许是奶奶心地善良,做出来的食物也好吃。
亲爱的读者和文友们,你们还记得自己的童年过年的场景吗?都有什么美好的记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