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询盘信息中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

第一步:先 “拆解显性信息”,抓基础需求锚点

客户的询盘里,总会直接提到一些具体信息(比如产品、参数、问题等),这些是 “显性需求”,也是挖掘的起点。重点盯 3 类内容:

“指定要什么”:产品 / 型号 / 参数的细节

客户明确说 “需要 XX 型号的产品”“要符合 XX 标准的参数(如电压 110V、材质食品级)”,别只当 “采购清单”,要想 “为什么是这些”。

比如:客户说 “要 110V 电压的灯具,包装要简易”—— 结合地区(若来自美国,110V 是本地标准,是 “必须满足的基础需求”);“简易包装” 可能是因为他做跨境电商(FBA 仓储对包装体积有要求),或终端客户是个人(不在意包装,更在意成本)。

“直接问什么”:高频问题的指向

客户反复问的问题,往往是他最在意的。比如:

反复问 “交货期”(“最快多久能发货?”“延迟了怎么办?”):可能他有紧急订单(比如赶旺季、补库存),“准时交付” 比价格更重要;

反复问 “认证”(“有没有 CE 认证?”“能否提供 FDA 报告?”):可能他当地市场对认证有强制要求(比如欧盟必须 CE),或他的下游客户(如超市、品牌方)需要这些资质,“合规” 是前提;

反复问 “售后”(“坏了怎么修?”“配件能补吗?”):可能产品是长期使用的(如设备),或他做线下零售(需要给客户提供售后),“服务保障” 是关键。

“提到的限制”:预算 / 数量 / 时间的约束

客户说 “预算有限”“只能小批量采购”“月底前要到货”,这些是 “硬性约束”,背后是他的实际处境:比如 “小批量试单” 可能是新客户(怕卖不出去,先测试市场),或他是贸易商(先拿样给下游客户看);“月底前到货” 可能是赶当地节日(如圣诞前的礼品采购)。

第二步:挖 “提问背后的动机”,找隐性痛点

很多时候,客户的真实需求不在 “他问了什么”,而在 “他为什么这么问”—— 显性需求是 “要 A”,隐性需求可能是 “要 A 来解决 B 问题”。重点通过 “反向追问”(不用真问客户,自己先推断)找痛点:

对 “否定性表述” 敏感:客户说 “不想要 XX”,其实是 “想要 XX 的反面”

比如客户说 “之前采购的产品容易断,你们的能避免吗?”—— 别只答 “我们的不容易断”,要看到他的痛点是 “之前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差,导致售后多、客户投诉”,所以他的真实需求是 “稳定的质量,减少麻烦”。

再比如:“不接受海运,必须空运”—— 可能他之前海运遇到过延迟(耽误销售),或货物是急单(如样品要赶展会),真实需求是 “快速、可控的物流”。

对 “模糊性表述” 拆解:客户说 “要性价比高的”,其实是 “在 XX 场景下划算”

“性价比” 是最模糊的词,要拆 “他的性价比标准是什么”。比如:

客户是贸易商,说 “要性价比高”—— 可能指 “批发价低,能留足利润空间(方便他加价卖给下游)”;

客户是终端工厂,说 “要性价比高”—— 可能指 “产品耐用,能降低长期更换成本(比如设备零件,少坏 = 少停工)”;

客户是电商卖家,说 “要性价比高”—— 可能指 “价格 + 质量平衡,能在平台上竞争(既不被低价卷,又不因质量差评多)”。

对 “关联信息” 联想:客户提的 “其他事”,可能和需求相关

比如客户说 “我们是做母婴用品的,想采购一批玩具”—— 别只关注 “玩具”,“母婴场景” 是关键:他可能需要 “无棱角、无毒材质”(符合母婴安全需求),甚至包装要印 “母婴友好” 的标识(方便他对接母婴渠道)。

再比如:客户提 “之前从 XX 供应商拿货,但他们经常断货”—— 他的真实需求不只是 “买产品”,更是 “稳定的供应能力”(怕影响自己的销售)。

第三步:结合 “客户身份 / 场景”,验证需求匹配度

之前判断的客户身份(贸易商 / 工厂 / 电商等)、所在地区、行业,是验证 “需求是否合理” 的重要依据 —— 不同客户的 “真实需求” 往往和他的角色、场景绑定。举几个典型例子:

若客户是 “跨境电商卖家”(之前从 “问一件代发、Amazon 包装” 判断)

他提 “要低价”,可能不只是 “压成本”,而是为了在平台打价格战(比如亚马逊的 “Best Seller” 竞争);

他提 “要小 MOQ”,真实需求是 “多 SKU 试销”(怕某款卖不动,先少拿几款测试销量);

他提 “要产品图”,可能是需要 “符合平台要求的白底图、场景图”(用于 Listing 上架,直接影响流量)。

若客户是 “贸易商”(从 “问批发价、本地分销” 判断)

他提 “要定制包装”,可能是为了贴自己的品牌(方便在本地市场做差异化);

他提 “要账期”,可能是因为他的下游客户(如超市)是 “先拿货后付款”,他需要缓解资金压力;

他提 “要配套的宣传资料”,可能是要给线下零售客户(如小店主)看,帮他推货。

若客户是 “终端工厂”(从 “问定制参数、对接生产线” 判断)

他提 “要 XX 规格的零件”,真实需求是 “能适配他的生产线”(比如零件尺寸差 1mm 就装不上,所以参数必须精准);

他提 “要稳定的供货”,可能是因为他的生产是连续的(怕断货导致生产线停工,损失更大)。

第四步:用 “回复时的轻提问”,补全需求拼图

如果通过前两步还有模糊的地方(比如不确定客户 “要小批量” 是试单还是预算有限),可以在回复询盘时加 1-2 个 “引导性问题”,既不突兀,又能补全信息。提问要 “聚焦具体场景”,别问太泛的问题(如 “你有什么需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