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恭维
我经过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革M小将,这些革M小将在臭美之余,都想做点什么轰轰烈烈之事,就跑到学校里去打老师,第二个时期是工人阶J领导一切的时期,第三个阶级是三支两J时期,到处都有J代表,第四个时期,是年轻人都被派往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人经不起恭维,越是天真朴实的人,听到一种于己有利的说法,证明自己身上有种种优越的素质,是人类中最优越的部分,就越会不知东西南北撒起癔症来,这个大概是因为撒癔症比过正常的生活还快乐一些吧。
关于崇高
自打孔孟到如今,我们这个社会里只有两种人,一种编写生活的脚本,另一种去演出这些脚本。前一种人是古代的圣贤,七十年代的政G干部,后一种包括古代的老百姓和近代的知青,所谓上智下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一个文明社会里,个人总要做出一些牺牲,牺牲自我,成就超我,这些牺牲就是崇高的行为。我从不拒绝演出这样崇高的戏,但总希望剧情合理一些。我觉得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事实上有些崇高是人所共知的虚伪,这种东西比堕落还要坏。
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正如他有权拒绝下水去捞一根稻草,孟子发明了一种伦理学说,亲亲敬长是人的良知良能,孝敬父母、忠君爱国是人间的大义,所以,臣民向君父奉献一切就是崇高之所在。
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所不在。因为照那些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高调加虚伪才能构成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从历史上我们知道宋明理学是一种高调,理学越兴盛,人其实也越虚伪。
高考经历
我对事情实际的一面比较感兴趣,如果你说的是种状态,我马上就能明白是怎样一种情形,如果你说的是种过程,我也马上能理解,照你说的前因如何,后果则会如何,不但能理解,而且能记住,因此数理化对我来说还是相对好懂的。最要命的是这类问题:一件事,它有什么样的名分,应该怎样把它纳入名义的体系,或者说,对它该用什么样的提法。众所周知,提法总是要背的,我最怕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