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科素养大赛谈教学质量提升
上周,全校进行了12月份学科素养大赛,通过查看素养大赛的情况,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我想说的是,关于教学质量提升,抓好基础知识过关是根本。到底怎么落实基础知识的过关呢?
很明显,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但不重视课堂也是最大的危机。
我认为,第一点,是抓住学生的心。每一个学生都是渴望向上的,老师首先要从语言上真诚对待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中肯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制定确定可行的进步目标。
第二点,是做好学生的分层指导。回顾前期的工作,我发现自己虽然有分层,但是并未真正将分层辅导落实,更多的时候,还是每天忙于找不同学生来辅导,但针对性不够强,辅导的效果不够好,覆盖面也不够广,不及格的学生依然连乘法口诀也过不了关。
怎么办?我想,还是要通过分层,教师先辅导一批优秀的学生,至少让这些学生将基础知识全部掌握,经得起任何形式的抽检,至少要确保计算类完全过关,一分也不丢。其次是将优生与中等生进行结对,让优生自己做完后,给中等生检查,错题让中等生自己讲错因,并督促订正;若是完全不会,则进行辅导确保过关;其次是让学困生结对帮扶,只过关基础内容,因为他们的语言才能相通,更好地保证知识贯通。当然,老师要针对性抓在手中,每天单独布置作业,每天抽至少30分钟将这些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辅导,确保效果。
第三点,课堂上讲解练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解题类型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1.加强同一知识不同题型的对比练习,找出共通之处与差异所在,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知识间之间的联系。
2.对于重点、难点题型,可开展专题训练,找到相通的解决方法,增强解题能力。
3.加强读题能力的培养。可加强训练学生读题的能力,强调日常读题要读出声,然后圈出题中的关键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再画图列出算式。
4.多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典型题型可让学生先思考,再上台讲解,教师讲解时,要提示学生听老师是怎么讲的,然后进行复述,再进行同类题的训练。或让学生自己命题交换来做。